第2版:综合新闻

银行卡,小细节关乎大事件

  作为金融消费者,我觉得自己对一般的银行业务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不用不知道,不总结发现不了,其实众多的银行业务,对我们来说还是不熟悉。比如银行卡的使用细节,不提前了解清楚,关键时刻掉链子,只有一句话“叫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目前国内发行的银行卡有纯芯片卡、纯磁条卡,也有磁条和芯片都具备的卡。记者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了解到,根据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自2017年5月1日起,银行已经全面关闭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早在2014年9月开始,各个银行都贴出了磁条卡换芯片卡的通知和公告,三年多的时间里,持卡人也都陆续更换了自己手中的卡。
  大家都很自豪我国的支付手段在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微信、支付宝正在全球推广,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走遍100多个国家,刷卡消费没问题。
  不过,不同的银行卡在具体使用时还是有差异的。
  先说取现限额。银行卡取现,不是只要卡里有钱或者是信用额度之内,有多少就能取多少。根据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信用卡在ATM透支取现额度从每日累计2000元上调到1万元。也有的银行仍执行2000元至5000元的每日信用卡取现额度。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激活后即可通过ATM机取现,个别银行的信用卡需要单独开通预借现金的业务才能使用。国内银行卡在国外的取现额度是每日1万元人民币,每年10万元。同时,国外的银行也对取现有限额,每日等值1万元人民币的外币也不一定能取出。
  再说银行卡的使用,在国内无论是芯片卡还是磁条卡或者复合卡,刷卡消费取现都没有问题。如果出国了,纯芯片卡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记者体验到,在国外刷纯芯片的卡,认读的机器很少,磁条卡反而比较方便。记者咨询了银联山西分公司和人行太原中心支行有关人士,了解到纯芯片卡的标准是中国标准,目前还不是国际通用,很多国家的银行机器识别不了。因此,出国时最好不要只带纯芯片卡。国内办的银联和维萨或者万事达的双标信用卡,一般都是磁条和芯片复合的,在国外使用时,银行柜台和自助柜员机可以识别。
  如果是出国旅游,带张复合卡,只要商场柜台上有银联标识,刷卡消费没有问题,只是取现有时候比较复杂。但是要到国外读书生活的话,最好多拿几张卡,而且一定要有国内银行和当地银行卡组织合作的信用卡,比如欧美国家的维萨和万事达卡,日本的JCB卡等,方便消费。倘若需要取现,最好还是拿有磁条的、有银联标识的借记卡,否则,拿着信用卡取现,要付手续费;拿着纯芯片卡,有钱也取不出来,只能干着急。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支付业务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很多国家的相关部门都对中国的银行卡系列标准感兴趣。在无卡支付方面,目前,银联的标准二维码正在国际上迅速推广,出国拿个手机扫一下,不通过第三方平台就能直接消费。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芯片卡标准也会推广,只要拿张有银联标识的任何一个银行的银行卡,就能随便消费取现。孩子们出国留学,不知道银行卡的业务细节,没做好相应银行卡准备工作,拿着纯芯片卡取不出钱来在街上哭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了。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29期

  • 第2017-10-28期

  • 第2017-10-27期

  • 第2017-10-26期

  • 第2017-10-25期

  • 第2017-10-24期

  • 第2017-10-23期

  • 第2017-10-22期

  • 第2017-10-21期

  • 第2017-10-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