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陵川县位于山西的东南端,锡崖沟村就在这个东南端的尖尖头,几百年来默默无名的小山村,却在这几十年成为一种坚韧精神、无畏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的象征。
锡崖沟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在黄土高原和中州平原的断裂层上,因为独有的地形地貌,被称为“一本研究太行山地质演变历史的教科书”。从太原驾车沿着二广高速往晋城方向行驶,从陵侯高速下,行驶四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或者乘坐火车去往高平站,再换乘汽车前往锡崖沟,但时间花费较长,约9个小时,村里沿途很多农家旅社,人均住宿费在五十元左右,设施虽然简单,但整洁干净足以满足客人的基本需求。据村民介绍,以前这里是一个在深沟中的锡矿,四面皆山,一下雨,水就聚集一起流到村里,在村边形成一条长长的出水口,时间久了就成了一条深沟,再经岁月打磨成了峡谷,所以叫锡崖沟村。陵川县志记也有记载: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相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风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日锡崖沟。沟内四面环山,山高达到七百余米,险峰环绕,自古以来与世隔绝,是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的雨说下就下,雾说来就来,一点不像北方的气候,雾从峡谷中升起,再向村里漫开,整个峡谷、石板房都陷入其中,时隐时现,让人感觉景色异常新奇。
山村虽然不大,但可以带给人难以想象的视觉享受,红石沟壑、大瀑布、碑林、挂壁公路是其中的几个代表。锡崖沟的正门是南门,门前有一块巨石上书着“锡崖沟”三字,站在西侧观光台上瞭望,就能看到红石沟壑。据介绍,这里长约7.5公里,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几米,从底部到山峰有800米之差,能露出四个不同年代形成的地质遗迹,被地质学上称为“四世同堂”,是国内罕见的地质奇观,特别是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红褚色的光芒,令人震撼。
大瀑布则是一个个典型的天坑地形,整个锡崖沟村都在这个天坑中,山上的流水往下直流形成瀑布,然后从沟底流出,形成南太行大峡谷。人们配合地形,在周围筑起拦水坝,将细流汇成一个个水潭,进而形成大瀑布,巨大的落差让瀑布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
碑林在锡崖沟村附近南面的一个小丘上,占地面积2.5亩,分前、中、后三部分,有石碑百余通,记载了锡崖沟因封闭到开放的转折时期和巅峰时期的历史见证。碑石内容多是各界名流题词,有赞扬筑路精神的,也有记载修路义举的,锡崖沟精神从中可窥一斑。
最值得一看的当属锡崖沟村的挂壁公路,这条路不仅是世界奇观,更是锡崖沟精神的象征。挂壁公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建路史上都很少见。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每个四五平米见方,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基本走向,隧洞不宽,仅容两车并行,内壁上凹凸不平,保存着人工挖掘的残迹。
原来,锡崖沟山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由于天险阻隔,沟中二百户人家几乎与世隔绝,千百年来自生自灭,在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虽然向往新生活,但闭塞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无法摆脱困境,水果烂掉、药材沤掉、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去,人们生了急病也没法就医,为此,村民3代人艰苦奋斗30年,用原始的方法、简陋的工作,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之”字形挂壁公路,挂壁公路仅有7.5公里长,但是创造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一大奇迹,锡崖沟人也被誉为是当代愚公。这是一条路,一条锡崖沟人用手指抠出来的路,一条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路。
锡崖沟挂壁公路给锡崖沟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2003年,锡崖沟村与兰花集团共同组建了山西兰花王莽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初步打响了“太行山水游”品牌,成为山西自然生态旅游的王牌。
本报记者 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