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结合,涌现出众多传播的新路径。因为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平台、特征等和传统媒体有根本性差异,它给传统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都带来极大冲击。现在,许多传统媒体开启全媒体融合模式,怎样学习和改变,并跟上时代步伐,成为摆在每个新闻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体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结合,以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多种媒体融合并存。与此同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极具强势地位的传统主流媒体不再享有垄断的信息传播和发布权,舆论环境与社会思潮更加复杂多变,它给传统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都带来极大冲击。面对这一现实,报纸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新闻报道都应汇集丰富多样的编辑方式,拓宽编辑思路,全方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升报纸新闻的编辑制作水平,凝聚报纸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新媒体传播改变已成必然
媒体就是利用电脑、手机、网络等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多对多或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媒体。在网络新媒体当中,网民个体或完整或部分完整或碎片型的言语逻辑连缀成意见、态度、观点表达,称为新媒体言论。据企创网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新媒体时代打破了原先只有少数人才能支配和利用的媒体稀缺资源,普通民众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主体。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新媒体打开了信息开放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时空传播的新局面。每个网民拥有了电脑或手机,实际上就拥有了发布载体。有了平台,有了信息传播的通道,每个人都可以像“记者”一样,拍照、拍摄视频、发布信息,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各种自媒体平台实现传播。如此,就使以往单一的受众具有如今信息发布者和受众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因此,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寻求改变成为必然。
传统媒体的优势仍然存在
新兴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省去了采、写、编、评等环节,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表现出信息时代独具的即时性。媒体技术降低了大众参与媒体言论的门槛,开放的网络空间,信息海量,随意浏览的受众针对即时更新的、感兴趣的社会事件可以即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条信息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和点击量,某件社会关注度高的社会事件刚发布,常常可以看到几秒钟之后,就涌现出数百上千的网民评论。手机也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力量,微信其发布具有即时性,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在信息传达上比较快捷。和传统评论相比,时效性大大提高。
新媒体依靠的是新科技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而技术的不稳定性,也会使新媒体常遇操作故障,甚至受到突然事件的影响而导致传播中断。另一方面,新媒体打的是“闪电”战,其报道力度和深度显然大打折扣,而且新媒体主要对象是年轻时尚人群,遇到重大新闻事件,其信息的权威性不够,公信力较弱。在新闻报道的领域,传统媒体把关能力强,具备甄选优质内容的先天条件。这种把关机制成为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对自采信息的把关上,同时传统媒体起到了甄选网络信息的作用。把符合国家利益、民族精神、时代要求的优质内容甄选出来,提供给广大受众。其次,报纸最大的优势在于深度报道。尤其在一些重大会议、经济报道、重大事件的报道、重大活动的报道方面,报纸都会推出相当分量的版面,以一次性深度解读的恢弘气势,深入采访,将报道做深做透。同是深度报道,相比于报纸长期积累起来的权威和公信力,网络新闻则要逊色很多。许多报纸的深度报道已经形成了厚重、权威的自身品牌特色。
具体到新闻人,互联网思维要求新闻要以读者为中心,了解读者需求、准确定位,然后根据读者的喜好、个性,在新媒体上定制独特风格、特征的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和社交化特点是新媒体的一大特色,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具备互动分享思维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加以应用。互联网已经将世界连接成为地球村,新闻编辑只有站在全球的高度,接纳和传播新理念,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新闻人是“杂家”,只有成为多面手、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并大显身手。
为适应环境编辑应多样化
在新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报纸编辑如何充分规避报纸的相对劣势,发挥其优势,并不断创新?这给纸媒编辑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报纸编辑不仅策划报道,而且是每一个重大报道战役的指挥者,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随时了解记者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提供采访线索、提供资料、推荐合作者等。在记者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编辑还要为其做好参谋。编辑与记者的工作性质不同,更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可与记者互补,加深对报道客体的认识,与记者一道找到更有价值的选题和更好的报道角度,生产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可以说,新闻竞争越激烈,媒体就越需要足智多谋、指挥有方的新闻编辑。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素材的来源已变得非常丰富。但由于新闻采写与编辑工作的种种差异,编辑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新闻选题和新闻素材的,更多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对报纸的报道立场和原则把握得更加到位,对同类情况有更多的报道经验,因此有可能看到记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价值提升,还表现在编辑面对的新闻稿件众多,编辑可以通过对稿件进行对比、联想、拓展,从中提升出一个更深刻的报道主题,或者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重新策划和组织报道。
全媒体融合发展是纸媒等传统媒体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就要接受全媒体融合。传统新闻媒体如果不能把自己改造成公众交流的平台,就将失去读者,失去市场。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将公众意见纳入新闻传播的范畴内。报纸编辑就需要成为社会公众的对话者,这个角色与报纸的使命一致。因此,编辑不仅需要具备深刻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操作能力,还要有不辞劳苦的深耕细作,要潜下心来,心甘情愿“为人作嫁衣”。
(潘纪东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