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泽州,更好呵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百姓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已成为全县上下的一致行动。
泽州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产品标准推广和监管示范县、山西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被列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随着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工作不断深入,泽州县的食品安全保障已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
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单位以来,泽州县着力探索建立“上下统一、责任明晰、无缝衔接、运行高效”的监管格局,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全县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党政同责 构建责任新体系
2015年,泽州县紧抓山西省首批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单位机遇,开启了创建工作的征程。该县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工作领导组迅速成立,先后多次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部署推进会,分阶段、按进度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县创建工作。
与此同时,该县更是深入对照全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验收评价细则,制定下发了《泽州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实施方案》,将创建目标任务逐层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单位和协作单位,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县政府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各行政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此外,该县还持续加大了食品安全经费年度预算,用于基础性食品安全工作,省市财政同时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两年来,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3200余万元用于全县食品安全系统工程。泽州县每年拨付食品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并将村级信息员补助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为食品安全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插空站位 探索安全新机制
抓好食品安全,必须有效解决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泽州县深谙此理,创建工作伊始,该县即从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形成部门监管合力。
为完善县乡村三级食品监管网络,工作中,该县通过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将食品进入市场之后的监管全部划入县食药部门职责范围。并且在全县17个乡镇全部设立了监管站,建立了以一村两委人员为主要组成的190人的村级信息员队伍。县食药监部门统一部署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合理划分三级食品监管人员职责。
此外,该县公安部门还与县食药监部门联合出台了《泽州县关于公安机关提前介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办理案件以及联合执法的规定》,对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的案件情形进行了界定。县公安定期与工商、食药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备案、联合督办等方案。及时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制订出台了泽州县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工作制度、泽州县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和主要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同时成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县食安委指定事宜,组织开展本乡镇的综合检查、应急、宣传等工作。
科学高效 创新监管新模式
食品安全,监管是重点。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过程中,泽州始终坚持以科学高效为出发点,着力探索食品监管新模式。自主研发了“泽州县食品监管信息化平台”,设置行政审批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线监管系统、公共查询系统“四大板块”。
其中,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食品经营许可从受理到制证的全程在线办理,2015年10月运行至今,在线办结食品经营许可1153家,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风险可管控、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的追溯管理目标;经营环节,实现了与生产环节的数据对接,建立了全县所有食品持证单位及外埠供货单位近4000家的电子信息库。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所有食品品种(食品、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餐饮的食品安全全过程无缝隙开放式监管;在线监管板块,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监管移动执法平台,集数据中心、日常监管、档案管理、现场执法于一体,执法人员可利用移动执法终端和便携式打印机,现场制作和打印出具各类执法文书,所有操作均可及时上传存档,进入统计数据库,有效提高了监管效能。
此外,根据省、市精神,该县还启用了“智慧动监”移动终端系统,全县31名官方兽医通过配备的“智慧动监”专用手机,实现了对养殖场所的监督检查、无害化流程管理。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高峰 侯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