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记者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昔阳县界都乡二郎峪村。这个只有285口人的小村,原先是个为水所困的小山村,现在却变成了因水而喜的小山村。刚走进村头,一口新打的水井,正冒着水花往外喷水,村长吴仲良正查看这口井的出水情况。回想起11月3日新井刚出水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地对记者说:“你看!这从300多米深的岩层下出的水,无杂质,无污染,清澈甜润,这多亏了晋中银监分局扶贫队!”记者跟着吴仲良来到二郎峪村里,遇到的村民一说起吃水的情况,都为晋中银监分局扶贫队竖起了大拇指。
自2016年底进驻昔阳县二郎峪村后,晋中银监分局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村两委连续五年向县里申请解决村民吃水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吃水问题是制约村里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为此他们多次向市里有关部门和县政府沟通、争取,几经周折,最终落实了打井项目及配套资金62.84万元,才得以让打井工程完工。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就干什么。我们把贫困户当亲戚。”晋中银监分局驻村第一书记张国红说。自晋中银监分局扶贫工作队进村以来,他们坚持吃住在村里,定期深入贫困户家访,了解实情,因户施策,建立台账,制定帮扶措施。鉴于土地适宜种植红薯且收益高的实际,他们鼓励14户贫困户产业转型种植红薯,并为贫困户推销红薯1万余斤;协助村长到县土地局、扶贫办、畜牧中心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成立“三合祥养殖合作社”;协调农村信用社先后为3户贫困户争取小额扶贫贷款15万元;帮助贫困户吴海青带其妻子到阳泉市精神病院进行残疾等级鉴定并努力申请办理低保;引导贫困户加入光伏扶贫、入社分红;到县教育局落实“雨露计划”;第一书记为多年重病缠身的帮扶对象吴玩柱妻子请医送药……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让百姓的期望变成了现实。浓浓的帮扶情不仅拉近了与村民的关系,更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 通讯员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