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里来的‘机关干部’到我们的‘农村工作专家’,从村里的‘外来户’到大家的‘主心骨’,这两年呀,李书记可是帮我们干了不少事儿!”在吕梁市临县碛口镇墕头村采访时,记者常常听到村民们夸赞他们的“李书记”。
村民口中的“李书记”,是2015年8月省发改委选派到临县碛口镇墕头村驻村工作的李纬。驻村开始,李纬就把熟悉村里情况、摸清底数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门入户走访,与村支两委深入交流,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这个“外来户”很快取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李纬详细了解了墕头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围绕发展墕头村经济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墕头村的王银照书记已担任村支部书记二十多年,管理经验非常丰富,人脉好,党支部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强。通过一起共事,我和各位支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踏实淳朴。”李纬介绍说,他通过学习和摸索来的农村工作方法,和大家一起展开工作。
村里无小事,事事放心头。他先是努力争取来各种扶贫资金和项目,建强基础设施,把村里的道路全部修缮一新,还修建了三条田间路,配套了旱井。然后和村干部们多次筛选位置,修建了蓄水池,配套了提水设备,集中力量彻底解决了村里吃水用水问题。了解到一些贫困户住房老旧,还有人住在土窑洞里后,又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为50余户村民改善了居住环境。
“最大的事还是搞活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光伏项目是一个能让村民直接受益的好项目,他积极争取为墕头村建设了3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占地十余亩,在当地规模最大。项目充分利用荒滩荒坡,虽然施工难度大,但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目前项目已经并网发电,见到效益,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他们采用资金补贴方式发展分散养殖,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养羊、养猪、养鸡、养鹅等项目促进增收;另外,李纬还从村里的传统种植业方面想办法,争取到资金嫁接改良品种,计划明年大规模实施并且组织村民培训种植技术,促进增产增收。
“现在各种各样的扶贫政策非常多,这些政策非常好、非常接地气,所以让老百姓享受到这些政策就是第一书记工作的重点。”李纬告诉记者,他在走访中充分了解村民家中的信息,为他们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尽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享受这些政策。在李纬的努力下,村民参加了免费的技能培训,考上大学的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得病的享受到了医保报销,有人享受了农机具补贴,有人享受了金融扶贫政策,特困户享受了慈善捐助,19户贫困户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拿到了新房的钥匙。李纬还要保证贫困户应该享受的养老金、低保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医保补贴、冬季取暖用煤补贴、电补等政策性补贴能够足额及时到账。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李纬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改变落后思想,发动能人大户起到带头作用,让有志反哺家乡的能人能够把先进的理念带回村里。目前一个典型已经流转了二十多亩土地,嫁接改良红枣品种,计划依托村里的水果种植产业发展农家乐采摘项目,希望在未来带动村民致富。
“外来户”逐渐变成了村民的“主心骨”,李纬的第一书记工作却接近尾声了。“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带领墕头村保持村委班子团结一致,发展年轻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完善制度保障,落实脱贫措施和帮扶机制,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按需帮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确保2017年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 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