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市县新闻

张建锐:致富路上勇担当

  “大家再加把劲,争取把这8栋温室大棚建好,春节前就能出一茬菠菜和小油菜,到那时咱村就会再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贫穷的帽子了。”张建锐一边招呼着大家干活一边说。
  这个个头不算高,脸有些黝黑,干起事来风风火火的人就是广灵县壶泉镇商村村党支部书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张建锐。
  他曾经是一名复转军人,部队转业回乡后,跑过运输,贩过水泥,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当他看到村里仍有94户、180人处于贫困时,决定回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14年,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真正的当家人,为了尽快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西下陕西杨凌,东上山东寿光,经过多方考察,并结合村里的实际,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村民脱贫的一条捷径。
  2017年,在他的牵头下,村里多方筹资成立了村集体经济企业——广灵县瑞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建档立卡户”的经营模式,把贫困户“带”起来,让贫困户“动”起来,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当年就新建起蔬菜大棚10栋,每个大棚实现收入5000元,带动村里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增收。
  “我原先也是贫困户,自从种上了温室大棚蔬菜,一年下来一个大棚收入就有两三万块钱,我家盖新房子和买家具的钱都是我种大棚挣来的。我们村张书记帮了我不少忙,帮我联系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为我寻找蔬菜销路,多亏了他的帮忙。”村民郭发动情地说。
  面对商村村未来的发展,张建锐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也更坚定了我们种植蔬菜大棚的信心,全村剩余的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肯定没有问题。下一步,我们准备建立自己的绿色蔬菜‘淘宝网店’,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我们农民也要紧紧跟上新时代,‘互联网+’,我们同样不能落伍!”
  夕阳西下,大棚外寒风瑟瑟,大棚内暖意浓浓,绿油油的菠菜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在张建锐的带领下,商村村的乡亲们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王春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07期

  • 第2018-01-06期

  • 第2018-01-05期

  • 第2018-01-04期

  • 第2018-01-03期

  • 第2017-12-30期

  • 第2017-12-29期

  • 第2017-12-28期

  • 第2017-12-27期

  • 第2017-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