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同城区如何大力开展“厕所革命”
无异味,反能闻到淡淡的清香;烘手机、充电桩、ATM机一应俱全;环卫工休息室、淋浴室、热水全天24小时开放……这是大同市城区新建的综合式服务公厕——公共空间,也是大同街头新增的一道景观线。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厕所革命”要求,同时顺应老百姓与旅游者的呼声与需求,大同市把厕所革命作为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之一。大同城区则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务实举措,不仅在古城景区、旅游集散地周边进行建设,还扩展到主干道和商业区,让游客与市民共享环境改善带来的美好生活。
目前,大同城区承建的129座公共厕所,有10座已开放使用,在主城区的107座公共空间已实现主体完工。
新建消除主城区厕所盲点
在大同市火车站广场对面,一幢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小屋掩映在绿荫中,这里是一处公共空间。每天,大同站都有大量旅客往来,入厕问题曾一度是“老大难”。
为此,城区新建了一座独立式公厕,建筑面积约为186平方米,另设有第三卫生间和环卫工休息室。
“以前到外地旅游最怕找不到厕所,水都不敢多喝。现在到了大同一出车站就能看到厕所,而且修得干净漂亮,这个城市贴心得很。”刚下火车的太原人叶阿姨对厕所的干净漂亮很是称赞。
据了解,“厕所革命”项目涉及主城区新建94座旅游公厕,其中在景区景点、商业购物区、交通干道等区域建57座,在人口密集场所、市民活动聚集地区建37座。项目总投资约7200万元,截至目前投入使用7座,其余全部完成主体建设。项目方表示,新建的新型旅游公厕——“公共空间”将于今年9月前全部投入使用。
改造补齐古城区卫生短板
“改造后的公厕大变样,干净卫生,夏天上厕所也没有苍蝇蚊子飞来飞去。”家住古城区大十字街的陈婆婆说。
古城区内厕所以旱厕居多,大同市旅发委结合实际出台《“厕所革命”行动计划》,以古城区为核心区域,以完善提升旅游景区服务为突破口,科学规划、有效指导,推进“厕所革命”项目建设。
“青砖灰瓦,具有浓厚大同传统建筑特色的坡屋顶、仿古墀头,让公共空间的建设不仅实用,也更加美观。”大同市规划设计院邵工说:“对于古城的重点开发与保护一直是重中之重,厕所也是一样,我们从全国征集的几百份设计方案中,最终才确定古城区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案。”
据了解,古城区现有旱厕200余座,已有35座作为公共空间进行规范化改造重建。
管理“以商养厕”持续推进厕所革命
和其他城市功能项目一样,公厕同样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样一个事:大同市在首座标准化公厕内准备有高品质衣物挂钩,方便市民在如厕时悬挂衣物,可公厕开放首月,很多挂钩便“不翼而飞”,一个月仅挂钩钱便花费不少。
“当时有许多市民向我们举报这类事情,更是有市民提议,停止提供挂钩,并对拿走挂钩的人进行惩罚。”大同市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曹俊峰说,“随着公共空间的高标准建设,既改变了老百姓对公厕的原有观念和生活习惯,也有效培养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们甚至主动融入进来,为我们公厕建设管理出谋划策。”
下一步,城区将对这些新型“公共空间”实行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主动融入人文关怀,制定多种“公共空间”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出租等方式,吸纳社会力量“以商养厕”,为公共空间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提供依据,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让市民和来同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仝雄成 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