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市县新闻

红苹果富了吉县人

  “我家6亩苹果园,去年收入10万元。近年来,给娃娶媳妇、买房、买车,靠的都是苹果。”近日,吉县文城乡柏树村葛宏伟对记者高兴地说。
  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六七十年代,“收了麦子种棒子,年年是老样子”的旧农业生产模式,在历经三十余载的吉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任接着一任干,换人不换思路,坚持不懈发展苹果产业,吉县贫困人口已从2011年的2300元标准下的4.8万人,降至3026元标准下的7705人,降幅达83%。目前,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说到吉县苹果,对于众多山西家乡人来说,应该已经不算陌生,“吉县苹果”开始带动吉县贫困人口脱贫,应该说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显露,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吉县苹果从过去的产量5万吨发展到至今的18万吨,产值已从过去不足1亿元发展到了9亿元,从过去的16万亩发展到如今的28万亩,在“数字”上已发生明显的“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该县东城乡柏东村的景建林,个头不高、黝黑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去年14亩果园,以6元/公斤和6.8元/公斤不同的价格,共售卖了21万元。近年来,靠“红苹果”盖起了新房,开上了小汽车。
  中垛乡中垛村范安新去年苹果收入14万元;吉昌镇桥南村白涛创办胜达苹果专业合作社,年网上销售50余万元;东城乡雷家庄村刘振发去年苹果收入12万元……
  像葛宏伟、景建林、范安新、刘振发等这样靠“红苹果”致富的,在吉县已达4万人,剩余的7705人,部分已实现政府“兜底”、部分启动“深度1+1”企地联动精准帮扶。可以说,吉县已经在全省脱贫攻坚战线吹响了脱贫冲锋号角。
  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县通过有机苹果认证3.5万亩,成为我省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应国家质检总局邀请,美国、秘鲁、澳大利亚等国考察团先后对吉县果园和加工企业进行考察评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外方认可。
  吉县苹果因果型端正、果面光洁、口感香脆甜爽、绿色安全,富含VC、VB及钙、钾、铁等营养成分,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还先后荣获了首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等称号。
  吉县是“全国苹果之乡”,全县11万人中有9.5万是农业人口,目前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鏖战犹酣。在苹果产业的带动下,吉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1年的2428元,增长到2016年的4661元,年均增长13.9%。2018年1月上旬,省委将对吉县脱贫攻坚验收。2018年该县将脱贫“摘帽”。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闫海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1-07期

  • 第2018-01-06期

  • 第2018-01-05期

  • 第2018-01-04期

  • 第2018-01-03期

  • 第2017-12-30期

  • 第2017-12-29期

  • 第2017-12-28期

  • 第2017-12-27期

  • 第2017-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