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泽州县大东沟镇党委不断加大社会综治和服务管理投入,以“保障到位、推动有力”为导向,进行科技、群众两手抓:一抓科技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科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二抓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安防范,打造平安乡村,群防群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互联网+”打造“智慧东沟”
工作中,大东沟镇按照“基础力量一员一格,专业力量一员多格,响应力量一格多员”的要求,先后在30个行政村、14个驻镇站所,整合构建起44个网格,建立了“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三包”工作机制,实现了“资源力量整合在基层、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在基层”的工作目标。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该镇有效借助“互联网+”新手段,在主要出入道路隘口、集镇辖区、中小学校、驻镇站所、集中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250余个,通过数据不断汇聚和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有效保障了辖区群众的财产人身安全。
此外,该镇还在全镇30个行政村配备安装了智能语音播放系统,如遇汛情、险情等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及时避险。
同时,发展网络信息员57名,普通群众、镇机关工作人员、志愿者都可以通过手机端的随手拍,上传环境和安全以及背街小巷环境综治等问题,从过去的“前响应”向“自响应”方向迈进,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创建。
“党员干部+”打造“平安东沟”
在广泛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大东沟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理论系统学习和“先锋大讲堂”集中培训,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继而,开始全方位探索“党员干部+”模式,将环保、食药、交通、消防、禁毒一并纳入这一模式。
在春节、元宵两节民间文化活动中,在“魅力乡镇”电视竞演活动中,在国庆节“情系长河·爱满东沟”首届旅游文化宣传月中,在“重阳节”尊老爱老节日里,广大党员干部身兼数职,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和服务者。
同时,兼顾安全保卫、治安巡逻等综合治理责任,为全镇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信息化可以说为大东沟镇的“党员干部+”插上了互联网高科技的翅膀,改变了传统的治安志愿服务体系。该镇建立了线上“微信群”模式,矛盾纠纷调查排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保消防安全宣传、文化娱乐安全保卫等全都纳入互联网综合管理。
线下,“长河志愿服务队”,经常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进行帮扶慰问,在全镇掀起了志愿服务的浪潮。
“走群众路线”构建“安居东沟”
“安居乐业,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更是大东沟镇政法综治工作的初心和目标。该镇坚持“走群众路线”,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城乡管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维护辖区治安,努力全方位提升公众安全感和人民满意度,为全镇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6年9月,大东沟镇卫生院原院长、坪头村村民马振业荣登“中国好人榜”。马振业从医50多年,先后诊治数十万名患者。特别是2001年病退后回到家乡坪头村,他拖着病残的身躯,义务担任起乡亲们的“守护神”。
在2017年第六届“晋城好人”评选活动中,该镇西王庄村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农村妇女赵蜜香,二十多年悉心侍奉公婆,照顾近似植物人的残疾儿子,默默奉献、至善无悔,她的平凡事迹受到评选委员会的高度赞誉,授予赵蜜香“孝老爱亲好人”称号。
一段段温暖人心的东沟故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汇积在长河岸畔。正是因该镇党委的高度重视、综治委全力贯彻、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大东沟镇才能镇风清、民风纯,全镇人民向上、向善、向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秦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