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新一轮调整、完善、优化后的第一年。那么,新的政策实施后,今年山西农民购置农机将怎样补贴?新政策将带来哪些新变化呢?4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农机局局长王进仁就广大农民朋友关心的这些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
补贴机具范围有所扩大
今年我省在广泛征求农业生产、科研单位和基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进行了调整优化,最终确定对14个大类31个小类83个品目的机具进行补贴,比上年增加了6个大类12个小类39个品目。增加的补贴机具品目,主要是围绕省里确定的有机旱作农业、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加工机械化,以及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和山西农谷建设“三大省级战略”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与重点工作,瞄准生产急需、农民急用。其中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品目27个,比上年增加11个;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品目15个,比上年增加7个;牧草机械化品目18个,比上年增加6个;设施农业品目8个,全部为新增品目;果品机械化品目11个,比上年增加7个;绿色生态类品目15个,比上年增加7个,基本上做到了应补尽补。
全面实施机具敞开补贴
鉴于我省实行补贴范围内机具敞开补贴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我省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实行补贴范围内机具全部敞开补贴。凡是农民购买补贴目录内的机具,有需就补,这样做有利于集中资金保重点,有利于稳定农民购机预期,有利于扩大政策的普惠面。为了保证敞开补贴政策顺利实施,我省允许各市打破县级资金预算指标的限制,统筹调剂使用补贴资金;每年下半年,还将根据各市资金使用情况,由省农机局和省财政厅对补贴资金进行跨市域调剂;对确因当年资金规模不够、办理手续时间紧张等原因难以在当年兑付补贴的,在下一个年度优先予以补贴。
机具补贴突出绿色导向
促进绿色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主要导向。为此,在种植业领域,我省将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等绿色增产技术应用所需机具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在畜禽养殖领域,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机具纳入补贴范围;在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方面,我省正在进一步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为绿色兴农战略提供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补贴工作追求透明高效
为了做到补贴工作的公平公正,便于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我省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全面公开政策实施各环节生成的各类信息,实时公开补贴资金申请登记进度和享受补贴购机者信息,进一步便利农民选机购机,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是在山西农机化信息网上开辟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开通运行农机购置补贴微信公众号,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二是在市县政府网站或农机部门网站(页)上建立或链接信息公开专栏,实现补贴信息公开全覆盖。三是积极推行使用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购机者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询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产品、补贴标准、补贴资金使用和兑付情况等信息,并在网上办理补贴申请,预约现场核机,让申领补贴的购机者最多跑一次。四是推广使用补贴机具网络投档软件,实现企业网上投档,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投档工作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
强化补贴监管违规必究
今年,我省将围绕补贴范围确定、补贴资金分配、补贴额测算等关键环节,全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重大决策规范严谨、公平合理、公正科学。省农机局将制定核验规程,进一步规范基层补贴机具核验流程,特别是加强对大中型机具和单人多台套、短期内大批量等异常申请补贴情形的核验监管,提升补贴机具核验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农机部门将广泛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不断提高补贴工作人员纪律规矩和廉洁从政意识。我省将加强违规查处制度建设,坚持无死角、全覆盖、零容忍,对违反补贴政策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持续保持对违规生产销售企业的高压态势,确保补贴政策规范高效实施。
本报记者 魏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