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是在农户家中找到闫世贵的。当时,他正在动员农户种植仁用杏、玉露香梨等果树。“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同时准备筹建党员活动室、修路、修建文体广场等基础设施,丰富农户活动阵地。”闫世贵对记者说。
扶贫不忘家乡根,桑梓情深助脱贫。成长于繁峙的闫世贵由于工作原因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土仍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2015年初,我省将繁峙县横涧乡所辖的白坡头、东水沟、孤山铺三个村确定为省农行的定点帮扶村。得知消息后,闫世贵主动请缨回家乡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为帮助乡亲们脱贫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白坡头、东水沟、孤山铺三村共有村民505户、1355人。其中,贫困户191户、515人,人均年收入仅1200多元。三村土地贫瘠,可选种农作物偏少,农户广种薄收,生活艰苦。农村落后的面貌和百姓贫困的生活深深地刺激着闫世贵。
要改善帮扶村的落后状况,产业发展是关键。闫世贵一到村,就一头扎进村里的生活中去,边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农户家调研了解贫困情况,边听取农户产业发展建议,掌握一手资料。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闫世贵带领扶贫工作队与乡、村两级领导共同研究,决定结合3个贫困村的经济状况和产业特点,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培育和发展健康养殖、特色种植及箱包加工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东水沟村山多坡广,闫世贵结合该村特点,制定了“科学养殖、特色种植”的发展道路。3年来,扶贫队先后筹措资金101.4万元,为该村集中购置了羊280只、牛20头,为贫困户种植药材153亩。先后帮助该村注册成立了“横涧乡东水沟村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和“横涧乡明虎农牧合作社”,负责为养殖户提供前期购买、中期防疫、技术指导和后期销售等服务。全村养牛户可实现人均年收入2000元,养羊户可实现人均年收入1200元。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可实现每亩折算年收入500元。东水沟村于2016年底整村摘掉了贫困帽。
白坡头村村长原来有一个建设缝纫加工厂的想法,闫世贵了解情况后,带领帮扶队员及乡、村两级干部对该项目发展可行性进行了考察,并召集该村81户贫困户集体开会讨论。确定项目可行后,闫世贵多方奔走,筹集资金55万元,修缮了厂房,购买工业用缝纫机58台,白坡头村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白坡头村追梦扶贫缝纫加工厂”。加工厂运转起来后,主要承接河北省白沟来料加工学生书包,年利润约在25万元左右,共吸纳130个贫困人口就业。2017年生产各种包78万余个,销售收入140余万,每个劳动力月平均增加收入1600余元。同时该村没有劳力参与就业的贫困户,每人每年也可得到千余元的加工厂盈利分红。
白坡头箱包加工厂不仅有效带动了本村村民脱贫致富,而且为全乡箱包加工产业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带动效应。目前,横涧乡有12个村相继成立了箱包加工厂,白坡头村的箱包加工厂不仅是全乡乃至全县的扶贫龙头产业项目,还成为了箱包加工的示范培训基地,已承接培训白坡头村及全乡18个村的缝纫加工技术人员4百余名。
孤山铺村是横涧乡3个移民搬迁村之一。驻村后,根据该村人畜吃水比较困难的实际,扶贫工作队于2016年为该村打机井九眼,充分解决了该村的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问题。2017年,该村顺利完成了16户43口人的移民搬迁任务,2018年将陆续完成整体搬迁。
山西农行扶贫工作队先后于2016、2017连续两个年度被繁峙县评为“优秀帮扶单位”,闫世贵本人于2018年2月被忻州市评为模范驻村工作队员,被繁峙县评为2017年优秀驻村工作队长。
本报记者 王雁 通讯员 乔伟 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