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万荣打造“全域旅游”新样板

  • 万荣县李家大院游人如织。 齐泽萍 摄

  • 万荣县闫景古村风情街。 齐泽萍 摄

  •   李家大院5A级景区创建启动仪式、闫景古村风情街开街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揭牌仪式、后土民俗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凤还巢”计划经贸论坛……抓住五月旅游黄金季的契机,“五一”假期期间,以“敬天法祖·乐善万荣”为主题,涵盖经贸论坛、产业转型、美丽乡村、文化名县、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12项内容的全域旅游文化周在万荣县持续精彩上演。
      万荣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102万亩耕地,有50万亩果树。这里文化底蕴厚重,后土祠被誉为中华祖祠。万荣笑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笑话之乡”。发挥农业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将特色“抱成团、拧成困”,形成“一盘棋”,近年来,万荣县大力建设“文化名县”,集中打造“特色旅游县”,全面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围绕“敬天法祖·乐善万荣”主题,积极创建运城市全域旅游5A级核心景区,稳步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开放发展。特别是2017年以来,该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现代特色农业资源,整治城乡面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实施,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节会搭台、产业唱戏,实现了多产业融合发展,多效益综合显现。

    “兵团作战”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全域旅游文化周是对我们‘三个五’总体思路中‘文化名县’、‘特色旅游县’、‘全域旅游示范基地’三项工作的具体实践,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7个旅游项目向前推,促进我县的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县的城镇化发展等工作开展。”4月28日,万荣县委书记杜中伟说。
      万荣县建设“特色旅游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基地”是密切相连的,以“四治六化一创”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脱贫攻坚和文化名县工作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全力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原来县内重点打造了6个景区,有几个乡镇也开发出了乡村旅游小景点,但基本都是‘单兵作战’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该县旅游局局长王权说。2016年以来,万荣县按照“三个五”总体思路,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大对各大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的串联力度,形成“兵团作战”格局。
      一批产业主导型、现代农业型、历史文化型、旅游观光型的特色乡村正在万荣县迅速成长。依托孤峰山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河东植物园;实施后土祠综合开发项目,打造根祖文化园;依托李家大院、笑博园、苹果主题公园等资源,打造笑话博览园、苹果博览园;推进西滩景区深度开发,打造生态景观园。通过植物园、文化园、笑博园、果博园、生态园,五园联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贯通,不断彰显万荣旅游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万荣县每年定期策划举办袁家村杏花节、南景村桃花节、高村葵花节、通化樱桃节等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并全力打造竹风花韵的汉薛桃果主题公园、木风草韵的贾村苹果主题公园、陶风瓦韵的通化小水果主题公园、石风土韵的西村中药材主题公园、沙风水韵的滩涂水产主题公园和南张菇菜主题公园,推动了全域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全域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相得益彰

      建设“全域旅游县”,方向在哪里?路径是什么?万荣的答案是:农业县的城镇化发展。
      县住建局局长闫志宏对此感触颇深:“我们通过请专家、外出参观,经过充分论证后,决定抓农业大县的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在大县城建设上下功夫,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交通、住宿、购物、休闲等条件。另一方面,围绕人的就地城镇化,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3+10”精品出口水果示范片区建设,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
      闫志宏说的农业县的城镇化建设让万荣城乡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修建了王勃街、汇源街等10条主街路,开通了贯穿东西、全长6公里的南环路,启动了城东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改造亮化小街小巷29条,绿化美化街道节点1.3万平方米,补栽县城行道树木2755棵,并用灯光妆扮了3个公园、4条街道。县城空间更大、功能更全、品位更高,更多人愿意在万荣停留。以峨嵋岭经济带和黄汾经济带为重点,实施了“3+ 10”精品出口水果示范片区建设,发挥地域优势建设了贾村、汉薛、通化3大水果主题公园,开启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如今,6大景区为主体,大县城建设为依托,水果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乡村旅游为点缀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在万荣县初步形成。

    旅游经济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全域旅游让旅客在万荣观光时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更让农民有了赚头。万荣县通过全域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直接助推了今年全县脱贫摘帽任务的实现。
      利用全县六大旅游景区资源优势,实施税收优惠或零税收政策,让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延伸产业链条,在景区周边摆摊设点,发展餐饮熟食、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带动周边20余个村庄近1万人实现增收;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利用南景桃花节、万泉梨花节、贾村苹果主题公园、通化樱桃采摘节等,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起来。
      目前,汉薛镇形成了10公里3万亩桃果经济旅游观光带,通化镇形成3000多亩的“文农旅”相结合的樱桃观光采摘园,高村乡形成了和李家大院景区相呼应的千亩葵花观赏园。
      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借势万荣县2018年全域旅游文化周的成功举办,该县吸引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及其他地区的20万余名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继防水建材行业后万荣县又一“朝阳产业”。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08期

    • 第2018-05-07期

    • 第2018-05-06期

    • 第2018-05-05期

    • 第2018-05-04期

    • 第2018-05-03期

    • 第2018-04-29期

    • 第2018-04-28期

    • 第2018-04-27期

    • 第2018-04-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