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综合

浅谈山西旅游经济

  山西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大同为核心的北魏文化,以五台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晋中、晋南关于女娲、蚩尤、唐尧的民间文化共同构筑了有三晋特色的历史文化殿堂。从历史的跨度来看,山西凭借先天的自然条件,占有并保存着中国始祖文化以来的文明资源,古建筑遍布全省,登记在册的就有将近两万处,堪称全国之最。就地理的分布而言,山西是游牧与农耕的交织点,北临内蒙古,有塞外雄奇之景,南部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土地肥沃,沃野千里。也因此,山西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无论是人文景色还是自然景物,山西都有其可观之处。但旅游资源的异常丰富意味着旅游景点的分散和雷同。在不配套的基础设施面前,在未经由重点开发向周围扩散的旅游景区建设面前,在山西没有向中国乃至世界宣告自己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还是人文旅游,山西都有很丰富的资源。但是从过去来看,山西旅游建设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当前山西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口,在适宜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山西文化旅游打造成山西的名片,将晋文化推向全国,不是要做“煤炭大省”,而是要做“科技大省”“旅游大省”“文化大省”。
  新的《山西省旅游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2005年的旧旅游条例《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新旅游条例的出台是山西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山西经济发展由以黑色煤炭产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从省交通厅获得的建设信息来看,2018年4月25日,“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三大旅游专线公路分别开工复工。山河壮美,还需游途通畅,能克服重重艰险路途去寻找特色之前,未经系统化布局的山西旅游难免会出现乏力状况。旅游发展从1985年全省4800万元的旅游收入到2015年3447.5亿元的旅游收入,山西的旅游经济实现了巨大的飞升,尤其是从2005年始,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同时,国内旅游收入占山西旅游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1985年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75%,到2015年,已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99%。旅游外汇收入从1985年至2013年一直呈增长状态,2014年开始,山西旅游外汇收入骤然下降。就2015年来看,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最主要来自长途交通费用,餐饮消费次之,景区游览消费位列第三,娱乐消费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10%。山西的国内旅游人均花费较稳定增长,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到2015年达到884元/人次,略高于全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平均水平857元/人次。总体来讲,山西的旅游经济日益兴盛,这主要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但随着中国国内的旅游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自2015年后,山西对于国外游客的吸引力大大下降。这与山西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力度的旅游资源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过去山西经济对煤炭的依赖太过严重,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懈努力。要对煤炭产业进行深化改革、绿色转型,进行能源改造。还要扶持新兴产业如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山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不论是美景的人毕竟是少的,这正在进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交通板块的建设,将山西零散的景点划区成块,连成一体,将会给游客们带来更加通畅的旅途和更加美好的感受,进而提高山西旅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将山西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西省开办山西省首届“大槐树杯”百名金牌导游大赛,山西出资200万元奖励了100名获奖导游,还开展了2018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山西的“金牌导游”。
  山西旅游发展委员组团远赴欧洲、巴西等地,举行山西的海外推介。
  从以上种种举措,我们足以看出山西对于旅游发展的决心,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信念与希望。山西的旅游经济是发展中的旅游经济,山西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山西旅游的发展。在可喜的成绩背后,进一步完善与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宏观规划山西旅游发展,着力构建合理的旅游体系,大力宣传山西旅游,在环保建设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推动旅游经济,山西还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张益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5-14期

  • 第2018-05-13期

  • 第2018-05-12期

  • 第2018-05-11期

  • 第2018-05-10期

  • 第2018-05-09期

  • 第2018-05-08期

  • 第2018-05-07期

  • 第2018-05-06期

  • 第2018-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