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对书店的印象是“新华书店”四个鲜艳的大字。10年前,对书店的概念是各式教辅材料的集中采买地。如今,对书店的认知已被刷新——是商场里的连锁书店,大气时髦;是镶嵌在不同建筑里各有味道的特色空间,别有风情……
书店,还在卖书。但在这个新消费、新零售时代,书店不仅卖书、卖文具、卖咖啡,它们提供给读者更多图书的选择之外,还不定期地举办主题摄影展、组织名家签售、推出系列讲座,它们充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文化消费时代的新标志,它们让整座城市有了书的馨香。
当书香混搭咖啡
咖啡最好的伴侣是什么?是糖?很明显这样的回答已经OUT了。是书籍。从琐碎机械的日常状态中抽身而出,一段时光、一杯咖啡、一本好书,也许就是最简单易行而又惬意愉悦的生活体验了。
暖黄的灯光打在脸上,伴着书香和咖啡香,安静地坐在落地玻璃窗前,看着窗外人来人往,耳边不断传来美妙的轻音乐。每到周末,张丽华都会来太原书城新阅咖啡看书,“很喜欢这儿的氛围,看看书,静静心。”
步入新阅咖啡,高高低低的书架搭配着错落有致的绿植,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读者可以在这里读书、购书、上网,可以品尝到纯正的意式咖啡和各色甜点,也可以参与书店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而且都没有时间限制。
“虽说电子版的书越来越多,但是实体书店的阅读体验是不能被取代的,随着太原这样的书屋越来越多,大家约在这里一起看书,喝咖啡来度过周末成了新风尚。”张丽华告诉记者,在这儿,读书不仅仅是读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有内涵的精神生活方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太原像这样的阅读场所还有很多,如解放北路的“咪咕的店”、南内环的“柔软时光”、长风街上的“原木咖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书和咖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单纯卖书的日子不再
从呆板传统的书架,到舒适人性化的座椅;从整齐摆放的书籍,到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从选好书结账离开,到呆一整天都不会累……
“不止于情怀的书店”、“寻找自我的好去处”、“文艺青年的圣地”……这是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岛上书店的各种评价。据了解,这家人气极高的书店由地下车库改装而成,经营面积约1200平方米,除图书销售外,还经营文创产品。书店在硬件上植入了山西以及太原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还引入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在这里,不论是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还是步履蹒跚的老年夫妇,又或者是一身热汗的快递小哥,几乎每一位慕名而来者都有称心如意的收获,高品质的装修风格甚至吸引了不少情侣到书店拍摄写真。
此外,岛上书店还会在特定的时间推出“岛上夜弹”、“岛读之夜”等民谣弹奏、阅读沙龙、话剧表演等极具特色的活动,全部免费向所有顾客开放,活动多在夜间举行,参与的歌手或演员都是岛上书店的忠实“粉丝”。
就这样,在换了个“马甲”再度出现时,书店业态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书店不再只是卖书的地方。
文化消费时代新标志
竹藤椅、木桌、怀旧木书架,陶罐、茶炊、麻绳装饰……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品味,古朴风雅。
在解放路新华书店五层,有一个叫读书时光的文化创意空间,这里融合了书廊、美术馆、红酒馆、茶道等多种文化业态。
近年来,消费者架构以及消费偏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升级。在消费的过程中,更重品牌、重品质、重服务、重享受、重个性化、重精神体验。
于是,时下的书店,除了“精选书籍”这一基础要求,对于空间场景也有了不同的布置与特色。当消费者走进书店,可以闻到咖啡豆醇厚的香气,伴随着舒心的轻音乐,游离于书架之间。除了售卖咖啡,商家在这些场景中还引入带有文创概念的美学产品,可以是文具、餐具、首饰,而这一切产品都会巧妙地融进书店的整体布局中,毫无违和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城太原,还有开在商业综合体内人气和颜值都颇高的西西弗书店和在溪书屋。
落地橱窗和柔和的灯光,黑色的金属线条和深咖色搭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对于爱逛商场的人来说,逛的眼花缭乱时刻,面前出现了一家书店,缓解了视觉疲劳,耳目一新。同时,书店里的创意空间,摆满了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图书衍生品,可供购买。
“对比传统的书店,商业综合体内的书店更加注重营造阅读氛围,隔离出一处空间,点杯咖啡,买本书籍,安静舒适,一坐可能就是一下午,阅读的体验感倍增。”对西西弗情有独钟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里,除了看书,还可以体验的东西非常多。
的确,要了解一座城市,先去看看它书店的样子。
今天,太原书店正成为省城新的入口,在这里,你会发现这个城市另一种美好。
本报记者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