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
写在前面的话: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期间,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总书记对山西这一革命老区所寄予的重托和厚望。如何交好这份答卷,一年来,攻坚深度贫困的山西实践在三晋大地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态势全面展开。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决战实践中,晋中市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固底板,精准攻坚方略,落细攻击点位,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全市攻坚深度贫困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晋中脱贫攻坚实践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为“领导重视、基点准确、标准严实”的晋中经验。其创新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驻村帮扶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基”攻坚“本质脱贫”、“五洁净”、“六要六有”等经验和做法创出了特色,有的在全省推广。攻坚深度贫困的晋中经验,集中体现了从“打赢”到“打好”转变的质量导向,对于山西决战深度贫困,真正给总书记和山西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具有深远意义。
在2017年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中,晋中市昔阳县、左权县顺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晋中精准帮扶年度考核稳居全省“综合评价好”之列。2017年晋中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增幅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3.7个百分点。贫困户脱贫质量稳步提高,至少有两项政策措施支撑,多数是多项叠加。
2014-2017年,全市脱贫16.8万人、退出40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减至8.7万人、贫困村减至271个、贫困发生率降至3.7%,在全省组织的贫困县推出第三方评估中,晋中市昔阳县以标准高、脱贫实、成效好的高质量脱贫成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经过了2016年首站首胜、2017年再战再胜,晋中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以来,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引领,晋中市攻坚深度贫困的力度、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明确了“2017年昔阳摘帽,2018年左权、和顺摘帽,2019年榆社摘帽,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进度。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勇扛重大政治责任
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晋中市第一时间把攻坚深度贫困作为兑现军令状的底线任务,作为坚中之坚、重中之重来谋划部署、推动落实。
2018年,晋中市攻坚深度贫困的首要任务是左权、和顺两个国定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为此,晋中市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统揽全局,扛牢脱贫重任;市委副书记包和顺、带昔阳,对于脱贫任务重、难度大的和顺县,晋中市专门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晋中市打好打胜和顺精准脱贫攻坚战领导组,代表市委对和顺县脱贫摘帽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指导、督导。与此同时,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包左权、带榆社,其他市级领导分别担任重点工作专项领导组组长,贫困县县级领导负责包保贫困村,特别是围绕攻坚深度贫困村建立起严格的责任体系。
市县乡村四级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率先把帮扶工作放到“一票否决”位置,创新实施驻村帮扶积分制管理,责任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形成了“党政领导带头压担子、市县联动合力抓推进、各级干部人人保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常态。
在落实考核环节,晋中市紧盯责任落实、工作推进、扶贫成效开展严督实导,逐月报告通报,并实行最严格激励问责。对指标任务不达到序时进度县的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市直部门负同等责任;县长连续2次被市长约谈的,市委提处理意见;县委书记连续2次被市委书记约谈的,市委报告省委建议作出相应处理;对帮扶工作不到位、帮扶成效不明显、所包村脱贫任务未如期完成的,在年度考核中对帮扶单位“一票否决”,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严肃问责,提前兑现军令状。
精准确定深度贫困攻坚对象,细化硬实攻坚深度贫困的精准方略
晋中市的深度贫困集中在东山山区县,尤以榆社县为主。
依据省定深度贫困村和深度贫困群体标准,晋中市参照省级攻坚深度贫困县要求,量身定制措施攻坚。把全市170个“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需整体搬迁的自然村确定为深度贫困村;因病、残、灾和年龄等因素,家庭主要劳动力失能的32485名贫困人口确定为深度贫困群体,切实把攻坚对象精准到村到户到人。2017年晋中全市开建房屋6814套,有近万人入住或具备搬迁条件;2018年力度进一步加大,剩余1.6万余人、170个深度贫困村将全部搬迁入住,此举将使晋中比全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搬迁任务。
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上做足文章,在搬迁村实施挪窝置业。2017年晋中市级财政扶贫投入达到1.69亿元,总量、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之首,特别是市财政拿出3290万元专项支持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县级不低于市级配套,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和顺县在安置点附近流转土地,建设1600个大棚,41个整体搬迁村、3368名深度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得到保障;榆社县强旧产、引新业并重,通过榆社古建、榆州刺绣安置1776人就业,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昔阳县新建仿真花扶贫车间为400个贫困户解决就业,以“六个倾斜”为搬迁劳力提供300个公益岗位;左权县放大生态扶贫效应,80%搬迁人口依靠核桃产业、生态建设稳获收益。截至目前,晋中全市502个贫困村中基本实现“五有”目标,3.5万余贫困人口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实现脱贫。
针对贫困群体实现织网换颜。晋中市提前一年实现脱贫线、低保线“两线合一”,今年底109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并网后,全市深度贫困群众将全部覆盖,实现产业与政策“双重兜底”;2017年全市健康扶贫政策服务实现全覆盖;教育扶贫成效明显,建立从学前到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吉利集团“吉时雨”项目资助868名贫困学生;在完善社会救助的同时,市县财政出资1500万元推进贫困户产业保险,切实筑牢“支出型”贫困防线。积极实施“五洁净”“六要六有”工程,驻村工作队帮助深度贫困户积极达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全市贫困群众从物质到精神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获得感、满意度大大提高,晋中的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
放大帮扶效应,汇聚强大合力,全方位攻坚深度贫困
一年来,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各方帮扶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的指示,在汇聚帮扶力量、发挥帮扶作用、提升帮扶成效上用重力、出实招、下狠功,晋中全市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提高。
驻村帮扶是晋中攻坚深度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市共组建1502个工作队,4193名工作队员帮扶653个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1167个;其中,县乡两级1342个单位、2972名工作队员结对帮扶258个贫困村和1167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省市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派驻村达到441个,派驻率达到68%,其中左权、和顺两个国定贫困县的派驻率达到90%,为全省最高。晋中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村派驻帮扶队伍全覆盖。2017年四级驻村帮扶单位投入和引进资金4亿元,实施项目1068个,受益贫困户超4万户。
充分凝聚社会扶贫合力,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开辟企业介入扶贫帮带效应新途径。晋中全市149户企业实施帮扶25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与此同时,晋中全市有288户企业实施339个项目,通过产业、就业、培训等方式带动505个村47127名贫困人口。如榆社同宇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带动7个乡镇47个村1950户520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750元。
开展协作结对帮扶。在县际间,扎实推进灵石县与榆社县的县际间协作帮扶。去年以来,灵石借助榆社的资源优势,榆社依托灵石的经济条件,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村际间,9个脱贫任务县全部组织开展富裕村与深度贫困村结对携手奔小康,寿阳县21个贫困村全部结对经济条件好的小康村,切实优化了扶贫资源配置。
推进挂职帮扶。2017年,晋中市选派4名副处级干部在4个贫困县担任驻县大队长,并挂职副县长;从市农委、水利、林业、畜牧、农机、山西农大、职业学院等部门单位抽调66名技术骨干,在全省首家组建了农业科技扶贫团,分别深入到4个贫困县,为贫困村、贫困农民进行驻县技术服务。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激励着晋中全市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