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是地处太岳山东麓的一个小县城,是抗战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等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并领导太岳山区军民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沁源围困战”奇迹,被毛主席誉为“敌后抗战的一面旗帜”而声名远扬。
多年来,沁源供电公司脚踏革命足迹,传承太岳精神,从党支部到党小组,再到每一名共产党员以忘我的精神服务着一方百姓,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的共产党员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就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把队伍拉得出、用得上,体现党员的战斗力。”沁源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宁晋兵说。
“快,党员带头,做好安全措施,今晚必须恢复供电!”城区供电所党小组组长南铁牛说。
5月1日晚8点左右,沁源大地普降大雨,有客户反映沁源县城东地区附近无电。雨情愈发危急,需求就是命令!南铁牛带领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到达故障抢修现场,仔细观察故障现象,立刻分析出故障原因是配电箱内部刀闸因过负荷而烧毁。
雨中抢修第一线,共产党员冲在前。南铁牛、田高峰、王永峰……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迎难而上。车辆到不了现场,就好几人抬着设备走;雨衣划破了,干脆就脱掉;脚磨出了血,没有怨言。一米、两米、三米……大雨如注,缓缓而行。以党员为主的抢修队伍共同拆卸并更换了重达200公斤的配电箱,对新换设备开展了一系列的调试、试验。电终于来了!群众欢呼雀跃。
注满正能量的扶贫党小组
精准扶贫的成效,写在百姓的笑脸上。“大娘,您经常一个人在家,用电时可得注意点,人离开时最好关掉电源,我们再帮您检查一下线路和插座开关。”这是沁源供电公司扶贫党小组近期第10次到访89岁龙富先家时反复说的一句话。
4月14日一早,扶贫党小组见到龙大娘,老人刚吃过早饭。上午8点半,队员们开始拆旧线、安新线,更换开关插座,一直忙到中午一点多,终于完成线路整改工作,龙大娘家中的用电线路焕然一新。在扶贫的路上,队员们随身携带《安全用电宣传册》,耐心讲解安全用电常识,遇到群众听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反复多次地讲,直到群众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承载太岳精神的党支部
党支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员教育管理的主体。
5月31日,在110千伏太岳变电站主题党日活动现场,沁源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出列。这支服务队承载着太岳精神,队员们精神抖擞,胸佩党徽,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鲜艳的党旗辉映着他们的脸庞,阳光照射着他们胸前的党徽,显得格外耀眼。
该公司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推出了“党课、晨课、微课”三种形式,做到了“领导干部带头讲、中层干部人人讲、普通党员争先讲”三个到位。
沁源供电公司从“源头活水”抓党建,凝聚合力促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获得省市公司比武竞赛调考一等奖、第一次获得省市公司创新工作最佳成绩、第一次获得沁源县电力扶贫最高奖项……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史密琴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