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井下机械化、信息化采煤程度越来越高,不安全因素集中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人员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为实现对员工的全方位管理,各企业管理层是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管理办法去约束引导职工行为,比如说搞安全诚信考核、建个人安全风险账户、安全隐患购买、“三违”帮教约谈、设立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等,各种举措不胜枚举。目标只有一个:实现零“三违”、零事故,但实际效果仅仅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煤矿职工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是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大型煤企集团因职工准入门槛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要高一些,但其他矿井现实状况就各有差异了。绝大多数煤矿职工全日制科班教育学历仅仅停留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甚至一少部分年龄大的职工只会简单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为弥补这一差距,各企业把培训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抓学历提升,变“招工”为“招生”,同时辅之以单位自己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专题培训、岗位对标等。但从培训效果上来看,有些培训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能体现的是一个统计数字,能够真正走心的培训并不多,绝大多数培训走了过场,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前提下,煤矿安全管理的难度就增加了。绝大多数基层管理人员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对待,工作积极性自然难以激发。作为一名煤炭管理者,结合多年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我认为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尊重。
体现尊重首先要想职工所想,满足职工基本生活需求。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为职工提供必备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企业在给予职工生活待遇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解。国有及集体企业相对完备,基本上能够按照国家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职工休息休假方面、“五险一金”缴纳方面及职工基本的“两堂一室”投入方面给予相对优渥的待遇。但总有那么一些企业,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而在职工待遇方面则是能省则省,追求物质投入最小化。仓廪实而知礼节。职工在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爱护,职工只会把企业作为挣钱谋生之地,很难对企业产生主人翁的思想。哪挣钱多去哪,职工队伍难以稳定,人员流动性大,职工总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自然更谈不上什么安全效益双丰收了。而尊重职工生存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比如雄山公司在尊重职工、关爱职工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效果很好。职工在企业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比如雄山公司启动的赴海南带薪休养制度、职工子女高考休假制度等,看似不起眼,却让职工从心底感受到企业在想他们所想,对企业自然而然地就会生出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小小的举动把职工的心接近了,干劲自然十足,对企业也会产生一种非常自然的依赖感,为了这份尊重他们会为能够长期留到企业而努力,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体现尊重要满足职工自我提升发展的需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煤矿是个小社会,职工在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自然就会产生更高质量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在企业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因此,企业就应为这些职工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在各自擅长的岗位上做出更好的业绩。但很多企业仍然遵从的是家族式管理,任人为亲,论资排辈,让一些有激情、有想法的优秀员工望而却步。他们追求的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企业应该为他们搭建技术比拼的平台,尊重他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有了好的工作平台,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会无限量的成倍增长。一个小小的创新举措也许会给企业创造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值。反之,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只会让他们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跑、冒、滴漏与我何干?干与不干相差无几,谁还愿意多干?但一句激励的话语、一项激励机制的制定,会比给予他们千元的奖励更有效果,在这些小举措中,他们感受到的是企业对他们才能的尊重。
体现尊重就要让职工有一个能够尊重他们劳动的班组长。很多人在选择留在某个单位时,不是企业能够给他们提供多高的薪水,而是能够看到自己成长的希望,能够被发自内心的尊重。希望的范畴很大,不是当官发财,而是从内心滋养出来的被尊重。职务与素质不等同,职务高低与能力高低也不等同。这种源于真实的内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修养。正确路线决定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执行力对既定目标的圆满实现起关键性作用。大多时候,我们始终在强调职工应该如何如何,而忽略了引导职工干事创业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与方向。都说煤矿的职工都是大老粗,只能用粗暴式的方式去管理,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强压下的服从没有说服力,只能是被动的屈从。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考量领导者的素质与水平。职工队伍的素质与领导者的领导水平有直接关系。比如白国周,一名普普通通的班组长,用实际行动给企业铺就了一条平安之路。在这样的班组长带领下,怎么会有怂兵?曾经有人说过,作为一名将领你不可能选择你手中的兵,关键在“管理”。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同理,想带一支好的队伍,首先要选好一个班组长,选好可以带领职工同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奋斗的贴心人。同时,还要规范组织架构,让管理逐级分解,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的网络架构。
体现尊重就要学会倾听不同意见。职工是工作现场安全管理的直接因素,他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远大于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他们所提出的想法与安全方面所提出的建议。隐患始于微末,也许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式的打击。但事实上,我们总能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领导不能虚心接受采纳职工意见。他们高高在上,睥睨一切。总是把自己看的很高,而降低对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习惯接受职务比自己低的人的意见与建议。工人也是有尊严的。作为企业领导层,一定要尊重职工的意愿,学会耐心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也许那些正是决策层所不能企及的工作要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坐而论道,学着给职工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管理企业,让职工在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希望。
体现尊重还要关爱职工身心健康。我们经常讲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管理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仅要关爱职工的工作,也要关爱职工的生活。要把工人的冷暖放在第一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在企业大集体中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尤其是煤矿企业,职工的八小时工作时间是我们监管的重点,同样,他们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习惯同样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酗酒、赌博、吵架等,均能成为事故隐患产生的直接诱因。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既要在单位为他们提供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还要发挥工会娘家人作用,定期走访慰问,关心职工的饮食起居,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不能让他们带情绪上岗。冷冰冰的制度是为了约束大家的行为,但温情的谈心慰问则能拉近企业与职工的距离。同时,还要鼓励职工家属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管理职工八小时之外安全助手,挖掘职工内生动力,让职工实实在在地对企业产生一种依赖感、归属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管理人员既要拉紧纪律的准绳,还要学会温情软化职工的戒备心,让他们感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自觉融入企业大家庭,共同发力,齐筑安全堤坝。
日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第十七个安全活动月活动。大家围绕安全这一主题,抓培训、搞演练、勤咨询、抓三违、查隐患,可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的只有一个,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生活。开展安全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要体现生命至上,实现安全管理。因为没有安全一切为零。
作者: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李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