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户自己努力,地方政府和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出力,借金融机构的扶贫资金扶持四两拨千斤,是脱贫攻坚持久战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
山西脱贫攻坚战斗行列里,金融扶贫,从一滴水泛起涟漪,正在汇成涓涓溪流。
金融机构,扶贫责任扛在肩上
梁一山是平遥县朱坑乡喜村的一名贫困户,其妻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老梁需打几份工才能保证日常生活开支。他很少有时间照顾家。晋中银行平遥支行员工多次入户与老梁交流沟通,寻找金融扶贫切入点,并为其提供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老梁把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社养殖项目,不但在合作社上班挣了工资,还能领取分红。自从去年12月底领取了第一笔贷资入企分红后,老梁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家里也能招呼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全省各金融机构对金融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从扶贫先扶志到因地制宜推出扶贫产品、扶贫方法,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实力最强的银行,金融脱贫攻坚冲锋在前。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付文兵说,邮储银行把扶贫小额贷款作为主打业务,为红枣、果品等特色行业量身定制产品。现在已经形成14大类80个支农特色小额贷款的产品体系,帮助26万余户农民解决了贷款难题。建行山西省分行和工行山西省分行去年8月相继成立的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推动三农、扶贫、小微和双创四大领域工作,基层行的普惠金融特色机构专注脱贫攻坚业务。
政策性银行是金融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农发行山西分行副行长姜辉说,今年他们的目标是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62亿元,净投放不低于各项贷款的50%。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龙说,国开行秉承“大扶贫”金融扶贫理念,已经累计向全省投放扶贫信贷资金315亿元,覆盖58个贫困县,各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金融脱贫攻坚的新兴力量。浦发银行太原分行要求各二级分行每家至少要投放330万元以上的扶贫小额信贷。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向总行专门申请追加扶贫小额信贷额度,去年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
地方金融机构是金融扶贫的重要力量。省农村信用社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努力当好乡村振兴战略“排头兵”。记者了解到,我省各家金融机构还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渠道,把金融扶贫与其他形式脱贫措施有机结合,推动知识脱贫、科技脱贫。
开拓创新,综合服务金融脱贫
我省金融扶贫工作,已从一滴水泛起了涟漪,取得了良好效果。
记者从山西银监局了解到,全省扶贫开发贷款余额目前1503.15亿元,比年初增加44.23亿元。截至5月末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83.14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8.02万户。建档立卡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60亿元,个人及产业带动扶贫贷款余额360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20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7.16万人。在10个深度贫困县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64亿元,惠及5623户。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实现58个贫困县660个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14335个行政村中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6.48%。
在金融扶贫的过程中,我省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省金融办充分履行金融扶贫专项领导组办公室职责,提请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的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免抵押、免担保”要求,严格执行贷款基准利率,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力度。积极协调和推动各金融机构,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为切入点,综合多元化金融工具,充分发挥金融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
为加大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人行太原中心支行、扶贫办、银监局、保监局等联合印发《关于“五位一体”推进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发放。
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银监局、山西保监局先后制定了《山西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2017年、2018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的通知》、《关于银行业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关于山西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发挥金融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中的作用。
人行太原中心支行2018年扶贫再贷款达13亿元,有效发挥撬动作用的山西银监局约谈16家任务完成率低的银行。山西保监局一次性批准我省贫困地区筹建17家保险营销服务部,推动扶贫农业保险产品费率下调……
从单一银行信贷扶贫,到人才扶贫、保险资金扶贫、证券扶贫、健康扶贫,我省综合金融扶贫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特点。目前,我省金融扶贫组织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举措更加具体、政策配套更加完善、督导检查更加频繁、人才支撑更加有力,取得了金融扶贫总量突破式增长、产品“全链式”发展、地域全省覆盖的良好成效。
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再接再厉
6月19日,全省攻坚深度贫困现场推进会会议后,金融扶贫的创新力度增加,金融扶贫进入新阶段。
记者获悉,目前山西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最大的困惑是渠道受限,政策因素导致部分机构已暂停占比50%的“户贷企用”模式。同时,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可依托的规模产业扶贫项目,部分贫困户缺乏劳动能力和技能,导致信贷投放有效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也极大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大家都在寻求解决方法。省金融办特别强化金融机构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争每个深度贫困县年内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速高于该县各项贷款增速,力争10个深度贫困县年内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总体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发挥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作用,对100家贫困地区入库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辅导,2018年启动培育辅导工作的贫困地区企业不少于5家,实现新增贫困地区挂牌、展示企业5-10家。
山西银监局积极协调各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制度,提高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容忍度,根据扶贫政策调整要求,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投放模式。
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完善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推动基层政府认真落实,提升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积极性。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是从政策到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现在,我省金融机构正在扶贫路上奋勇前行。从一滴水泛起的涟漪,成为涓涓细流,再到江河湖海,金融扶贫的力量日益强大。假以时日,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各方的人力、智力、物力扶持,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本报记者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