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朋友圈砍价“砍伤”了谁?

  •   “本人声明:不会再帮任何人砍价了,因为在你自己都不确定能否得到低价货物的同时,我的资料很有可能已被对方截留,对方会把这些资料卖给黑客或者自己用。”近日,太原市民邱女士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表示不会再帮人砍价。
      “大家动手快来帮我砍价,谢谢了!”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自去年帮忙点赞的热潮之后,今年以来,微信朋友圈中兴起了一股帮忙砍价的热潮。这些砍价活动方宣称,只要将想要的商品链接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进行砍价,就可以不花一分钱,直接把商品带回家。正因如此,不少人选择转发活动信息。不过,有不少市民都像邱女士一样发现,真正能0元拿到商品的寥寥无几,更有甚者还陷入了诈骗的“坑”中。

    “砍价潮”火遍朋友圈


      砍价0元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活动呢?
      用户选择参加砍价的商品,之后在微信发送该商品链接,邀请自己的微信好友帮忙进行砍价。最后,如果商品的价格砍到0元,商家就会发货。这便是整个砍价活动的一个大体流程。
      为了体验一下“砍价”,记者点开朋友圈一条“求砍价”的链接。首先需要确认授权某平台,随后进入的界面上详细介绍了商品内容、活动规则。在界面下方,还有已经参与过砍价的朋友微信昵称和头像,以及他们砍掉的价格。记者发现,不同商家用来做砍价活动的商品也不同,有一般的生活用品,也有智能手机、电烤箱等电器产品。
      为了不麻烦到朋友圈的朋友,记者并未将此条链接转发出去。采访中记者获悉,有不少人既想让别人砍价,又和记者一样怕给认识的人带来麻烦。这种情况下,另外一种让人砍价的方式应运而生——砍价群。
      近期曾参与砍价一台电炖锅的太原市民于小波告诉记者,他觉得加入各种微信砍价群是比较行得通的办法。“这些群大多是由从事专业砍价的人员建立,群里的活跃程度比朋友圈高。还可以向群主寻求付费砍价,4元10‘刀’、30元100‘刀’等,越多越划算。”于小波边说边将他的砍价页面展示给记者看,这台电炖锅价值198元,显示已有7665人免费拿到手了。

    免费拿只是个噱头


      既能免费拿到商品,又能联络朋友圈的感情,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于小波却苦笑着告诉记者,他参与了多次砍价,并未真正免费拿过任何一件商品,“我加了群都拿不到,那些单靠朋友圈转发的人就更难了,免费拿就是个噱头。”
      “知道朋友圈砍价是偶然看到同学发的链接让帮忙砍价。”另一位曾参与砍价的山西大学学生周峮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砍价信息,一台价值200元的路由器,链接显示8000多人已免费拿到该机器。然而,周峮并未免费拿到,因为并未在规定的24小时完成砍价。“砍到最后还剩几十元的时候都是一分一分地砍,根本不可能完成。”周峮吐了吐舌头说,她怀疑8000多人拿到该机器的情况都是假的。
      与于小波和周峮不同的是,太原市民曹女士成功砍到了0元,结果也未能免费拿到商品。
      今年5月份,曹女士被朋友圈一条“千元手机免费拿”的链接吸引,自己也转发了。转发后她才发现,仅靠点击无法砍价,还得先关注一个公众号,下载一个APP,如此繁琐的操作流程,曹女士考虑到麻烦微信好友有点不好意思,还特意给每一位帮助自己砍价的好友私发了红包。经过一天的努力,曹女士终于将手机成功砍到了0元,没想到当她兴致勃勃点击购买时,页面却出现“该商品太火爆,已售罄”的字样,曹女士反复尝试了几次,页面只是提醒她接下来还有更多商品即将参与砍价。看到这里,曹女士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东西没拿到,反而倒贴了几十块钱的红包,太不值得了。”为了避免更多人受骗,曹女士赶忙在朋友圈发信息澄清了事实。
      网上有人做过统计,一件300元的商品,需要邀请600多人进行砍价才有可能成功。特别是,每次砍价的过程价格都是逐步递减的,越到后面砍的价越少。同时,这个活动的期限规定在24小时之内,许多人发现价格还没砍下来多少,时间期限已经过了。

    砍价活动已成为投诉新热点


      记者采访发现,这类通过砍价免费拿商品的活动,有不少都要求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或是要求下载APP才能操作,砍掉商品的价格及成功率和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成正比。
      对此,省社科院的周洁表示,微信朋友圈“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某平台用于营销的一种方式。该平台上不少商家通过这种活动吸引人们在朋友圈转发关注,在短时间获得大量关注度,实现较好的营销效果。
      “由于这种方式成本低,一些不法分子便开始利用钓鱼网站伪装成商品活动页面,以零元、低价购买商品为噱头,吸引大家参与活动。参与者进入活动页面,输入个人信息后点击‘砍价’按钮,就能帮发起者砍价。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活动的参与者不在少数,不法分子就能成功套取到大量个人信息。”周洁说。
      从事网络平台营销的太原市民车雨告诉记者,不同的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产品营销宣传,有的则是为了骗取粉丝关注、盗取个人信息等。更可怕的是,也有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为后续诈骗作准备。
      据媒体报道,90后女孩小翁参与iphone6砍价活动,8万元嫁妆全部被骗;张女士被一则免费砍价活动吸引,为免费获得58元的服装,反被取走1.9万元;还有人因为参与砍价活动信息被泄露,自己和朋友都收到诈骗短信……
      根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利用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优惠促销信息套取参与活动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为投诉新热点。
      因此,广大市民要对朋友圈发布的砍价赢大奖类似的营销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千万要谨慎填写。不要贪图小便宜,随意转发类似的网络链接,透露个人信息,以防掉进微信骗局里。一旦遇到诈骗,应保存好聊天记录,并及时报警处理。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21期

    • 第2018-08-20期

    • 第2018-08-19期

    • 第2018-08-18期

    • 第2018-08-17期

    • 第2018-08-16期

    • 第2018-08-15期

    • 第2018-08-14期

    • 第2018-08-13期

    • 第2018-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