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新闻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山西给出怎样答案?

  ——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快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如何更好地改善营商环境?如何加入投资环境最优方阵?
  8月30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快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内容看,山西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以敢于冲破利益藩篱的责任担当,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实施方案》意义重大


  进入2018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就是部署优化营商环境。
  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山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制定出台我省的《实施方案》。它的出台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具体体现。
  为确保《实施方案》落实到位,我省提出探索建立“六最”营商环境评价体系,2018年12月底前对11个市营商环境进行试评价;将重点任务纳入省政府“13710”信息化督办系统,确保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到位。
  《实施方案》中提出,2018年底前,申请新开办企业可实现省级3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办理、涉税办理、公章刻制等事项。对此,省工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吕惠兰说,在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方面,省工商部门采取三项举措:一是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核准名称外,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二是广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应用,努力提升无纸化、智能化程度;三是对开办企业所需申请材料梳理和精简,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政府职能在转变,营商环境在改善。

让企业和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如何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从八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给出一系列量化指标。
  八方面主要内容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大幅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细分出的30项具体任务均明确牵头和配合部门、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
  省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进工作组组长、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秋柱表示,此次改革关键词是“便民化”,是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及我省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以改革“不便民”的审批服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放”“管”“服”“效”一体推进,用政府“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3545”专项改革受瞩目


  此次《实施方案》落实过程中,将把“突出一项改革、抓好六项重点”,作为重中之重。
  突出一项改革是:突出“3545”专项改革,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般性工业项目建设等关注度高、办件量大的领域为突破口,大力简环节、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以此为牵引加快优化山西营商环境。
  “3545”改革是此次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的突破口,对于其中“将一般性工业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改革目标,省住建厅副厅长李锦生表示,这次改革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彻底改变过去串联审批、多头审批的模式,打破部门藩篱,重新梳理设计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全面提高审批效能。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也表示,不动产登记将在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分类型、分步骤实施作出具体时间安排。2018年底前,抵押、查封和注销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转移登记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其他一般登记业务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8-30期

  • 第2018-08-29期

  • 第2018-08-28期

  • 第2018-08-27期

  • 第2018-08-26期

  • 第2018-08-25期

  • 第2018-08-24期

  • 第2018-08-23期

  • 第2018-08-22期

  • 第2018-08-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