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心系风云变幻,情牵天气冷暖,服务三晋大地——山西省气象台里的“风云变奏曲”

  “未来一周天气形势怎样?降雨还会持续吗?对工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省委省政府领导很关心。”“太原这雨已经下了一天了,我们这儿都被水淹了,雨还会下吗?下多大?”“明后天某地的天气怎么样?会影响出行吗?”……
  每天在山西省气象台天气会商室的值班服务电话都会此起彼伏地响起,汇集了来自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对天气的热切关注。这里是山西省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山西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制作发布和灾害性天气联防的中枢、省级决策气象服务中心,它就是山西省气象台。
  天气预报和服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天气预报到重大天气的气象服务,从为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到重大活动热点事件气象保障,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到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从山西境内重点水库联防到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天气监测联防,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在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效益,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气象服务的背后,有这样一群气象工作者……
  每年的7、8月份,我省强降水天气频发,在迎战7月18日-22日今年以来全省最大范围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省气象台提前一周开始关注,早在7月17日下午就提前发布了重要气象信息,预报7月18-20日我省将出现强降雨天气。
  18日夜间,随着省气象局启动暴雨Ⅲ级应急响应,省气象台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台长和值班预报员都24小时不离岗,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研判天气形势,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18日晚上22时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根据当时的数值预报结果,判定暴雨落区在我省中南部吕梁、临汾、长治、运城、晋城等地区。
  “虽然天气预报无法阻挡气象灾害的发生,但准确的预报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尽量减少灾害损失。预报的精细化程度越高,防范措施就会越有针对性。”首席预报员赵海英深谙这个道理。
  18日深夜2点,赵海英注意到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拼图上,强降水云团和回波在石楼、永和等地迅速发展增强,且有向东北移动的趋势,对应在十分钟自动站降水实况数据上,这些地区的雨强在快速增大,有着21年预报工作经验的她立即意识到之前的数值预报模式暴雨预报结果可能有偏差,事态紧急、刻不容缓,赵海英首席立即汇报了武永利台长,并召集关键岗董春卿,还有身怀六甲的预警岗王晓丽进行天气和会商,分析研判了最新天气形势,及时订正了暴雨落区,并发布了变更暴雨蓝色预警。
  第二天的降水实况证明,订正后的暴雨落区与实况基本一致,取得了近乎完美的预报效果,为吕梁、太原、忻州、晋中等地区的防洪工作赢得了时间。
  “我们虽然是在细致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进行的订正,但主观预报要推翻模式预报的结果,是需要一定勇气,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赵海英事后感慨。
  这是山西省气象台开展天气预报预警服务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山西省气象台正是这样始终坚持着“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常年24小时,无节假日,无休息日,周而复始,谱写着一首首和谐的风云变奏曲。

本报记者王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9-22期

  • 第2018-09-21期

  • 第2018-09-20期

  • 第2018-09-19期

  • 第2018-09-18期

  • 第2018-09-17期

  • 第2018-09-16期

  • 第2018-09-15期

  • 第2018-09-14期

  • 第2018-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