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市县·公告

有效运用“12345”模式 长子县绿色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长治9月30日讯(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王维宁)近年来,长子县紧紧抓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田园综合体和休闲农业,以及产业扶贫等环节,通过县乡村企四级联动,引入社会资本策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试点先行、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形成“12345”的推进模式,助推绿色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招商平台。长子与北京绿维文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国家扶贫工程中心上市公司产业扶贫联盟,搭建生态系统招商平台,引入社会资本作为全县推进的运营商,全程参与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两类产业支撑体系。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在全县范围内投资2亿元设立100个分布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站,构建绿色农资公共服务体系。在有机旱作农业六大工程上,引进上市公司产业联盟企业,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构建有机旱作农业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体系。
  三大投资模式。实施农业绿色发展PPP,全县推进秸秆、粪污、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采用使用者付费的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运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F+EPC,申报国家2018年度的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粮食产能指标跨省交易补充耕地经费项目,为长子获得乡村振兴及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道路EPC,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四项关键技术。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高温无害化快速干式兼氧发酵技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利用“粪-肥-草-饲”多元梯级循环利用集成技术,实现种养循环发展;利用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治理乡村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利用生物酶土壤固化底基层、基层和多元多次改性碾压聚凝土面层修路技术,低成本、环保型、免维修,实现乡村道路通村、通田、通组、通户。
  五种典型示范模式。从县、乡、村、企四个层面,建、管、用、享四个环节,采用政府平台+社会资本、企业独资模式、公司+农户模式、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进行全县推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09-30期

  • 第2018-09-29期

  • 第2018-09-28期

  • 第2018-09-27期

  • 第2018-09-26期

  • 第2018-09-22期

  • 第2018-09-21期

  • 第2018-09-20期

  • 第2018-09-19期

  • 第2018-09-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