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脱贫路上领头雁

——记五台山风景区石咀乡民营企业家耿俊伟

  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石咀乡,是五台山主景区的南大门。当中外游客从这里进入景区时,规范整洁的金鑫旅游市场和与之毗邻的五台山佛地漂流就会相继映入眼帘……这两个旅游项目是石咀乡石咀村农民耿俊伟,为带动乡村扶贫解困而创建的旅游产品市场。
  这两个项目是周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饭碗”,它不仅为市场周边8个村、70多户贫困或困难户及老弱病残者100多人提供了脱贫解困的就业平台,而且也激发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也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产品市场,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的旅游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忻阜高速公路开通,五台山景区迈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石咀乡虽与景区近在咫尺,而且其境内拥有台麓字崖、台麓寺、古佛寺、海会庵等寺庙古建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晋察冀边区银行、党校人民日报报系中创办最早的《抗敌报》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但由于当地人祖辈形成的农耕意识根深蒂固,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的观念淡薄,当地人仍然以农耕为主,很多人尤其是老弱病残者大多处于贫困状态,抱着金饭碗却“没饭吃、没钱挣”。
  土生土长的耿俊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开始琢磨什么项目既适合五台山旅游业发展需求,又能使邻村上下的农民尤其是老弱病残增收呢?怎么才能搭上五台山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动车”?
  一番调研,耿俊伟找到了“宝藏”。石咀乡地处贯通晋、冀、京、津等地的忻阜高速五台山出口处,途经该乡入山的中外游客由过去的30%左右猛增到70%以上,境内过去冷落萧条的景点也逐渐热了起来,并且五台山在申遗成功之后,按照景区的整体规划核心内的人口、建筑逐步向外搬迁。
  前思后想,他决定建设一个以经营本地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旅游市场。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景区、乡里有关领导的支持。
  说了就办,定了就干,这是耿俊伟一贯的作风。经初步预算,筹建这个市场需 200万元左右。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耿俊伟没有退缩,他自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通过跑银行、走亲访友四处筹措资金,并利用边筹集边建设的方法,经过1年多的四处奔波和精心组织,一个水、电、网络、休息室、管理室等基础设施齐全的、能解决100多人就业的旅游市场建成了,并于2013年6月19日正式投入营运。并且入驻这个市场的经营户,只需缴纳一些卫生、锅炉、充电、取暖等基本费用。
  2015年,耿俊伟又根据游客需求,筹资300多万元新增了五台山佛地漂流项目。如今在市场和漂流项目上从业的150多名人员,平均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耿俊伟在千方百计地为乡亲们扶贫解困,带领乡亲们劳动致富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尊师重教、智力扶贫,2016年以来,先后个人出资两万余元,向石咀中学捐赠校服150套、电视机10台、洗衣机2台等。
  执着无悔的追求,追求无悔的人生。耿俊伟根据游客市场和经营户的需求,正准备筹建一个可一次性解决100多人就餐的餐厅以及市场接待室、洗漱间、储物库房等,使市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加配套和完善,以求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
  相信,耿俊伟这个乡村扶贫解困的领头雁,会凭着自己的执着,振翅飞得更高、更远。(高峰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0-14期

  • 第2018-10-13期

  • 第2018-10-12期

  • 第2018-10-11期

  • 第2018-10-10期

  • 第2018-10-09期

  • 第2018-10-01期

  • 第2018-09-30期

  • 第2018-09-29期

  • 第2018-09-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