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太原城的交通枢纽,其实,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的上班路线,但我每天只坐4路公共汽车:一为方便,出门街口便是;二为4路公共汽车上那一种别样的感受。
4路,这个城市公共交通的一条主要线路,是首批确定的公交线路之一,至今已经运营了将近40年。从体育馆出发环形行驶,一路经过南内环、并州路、五一路、府东府西街,再经新建路、解放路,最后回到体育馆,一共25个站点。
我的车程并不长,也就十来分钟四五站地。因为是在第二站上车,车上只有三五个人,我通常会选择靠近后门的位子坐下。当车行驶到南内环的时候,便有大量的乘客上来了——这一站是商铺、写字楼比较集中地区,上车来的大多是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我喜欢看他们急匆匆的样子:有的手上拎着刚买的早点,有的边上车刷卡边打电话和客户确认见面地点。当他们碰到前一站上来的同事时,会一同数落老板的抠门和前一天工作的郁闷……女孩们有时候是打扮精致的,有时候是随意邋遢的,有的似乎头发都没来得及梳理,但是耳朵里永远不会忘记塞着耳塞。男孩们背着的包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方方正正的电脑包,一种是书本大小的粗纺挎包,或棕色或黑色。有时候,他们还会拎着一两个主机上来,随便往脚跟前一戳,便开始不停地打电话。有时候他们还提着一大兜子资料,费力地寻找着座位……下午下班的时候,在财大站,总有两个穿着邮政储蓄工衣的女孩上来,她们是在一起合租的吧。
每天我就这样在后排座位,默默地看着这些上上下下的年轻人,偶尔有隔日重逢的熟悉面孔,也会微微一笑地打招呼:宁静而舒畅地欣赏着这一道上班路上特殊的风景线,是我一天愉悦的开始。
他们是一组80后、90后群像。他们的身影还会出现在上海的外滩、北京的西单、成都的写字楼、南京的夫子庙……无论在哪里,我都期望这个世界会对他们温柔以待……也许他们偶尔会“啃老”,会编个理由睡个懒觉,会在公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会让父母生气让领导不屑……但在各自的“公共汽车”上,他们也在用真诚与辛劳孜孜不倦地勾勒着自己的人生。当我们这些先出生于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70后、60后在优越地享受着时代的机遇带给我们充裕的各种资源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许。
那么,再过几年,我那95后的孩子呢?他会出现在哪里?当他坐上他的公共汽车的时候,在他身后,是否也会有一双如我一样期待、欣赏、赞许的目光?
贾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