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省联社长治办事处全面助产业扶贫工作,对能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能人大户、合作社、企业等主体,积极督促各行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精准投放贷款,支持其进一步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9月末,当年共投放单位扶贫贷款15.13亿元,全市单位扶贫贷款余额高达20.73亿元,共支持扶贫企业136户。
到10月初,办事处通过广泛征集、优中选优,已向省联社推荐沁县联社、平顺农商行为扶贫示范县,壶关西汉村为扶贫示范村,沁县的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和平顺县的山西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为扶贫示范企业,武乡县的山西多维牧业有限公司为扶贫示范新型经济主体。通过这些生动实例,充分体现出长治农信社在贫困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中的强劲促进作用。
为充分发挥扶贫产业的带动作用,办事处重点结合扶贫周转金来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工作中,全市上下不断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积极协调、沟通省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担保公司,对纳入扶贫储备项目名单中的扶贫企业尽快开展贷款调查,督促扶贫周转金落地运转,从而双倍投放自营贷款,进一步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引入扶贫周转金2942万元,为10户企业投放了5884万元的自营贷款,确保扶贫工作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持续助力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
截至9月末,全市单位扶贫贷款余额已达20.73亿元,较年初净增了5.4亿元,较同期净增了6.59亿元。剔除续贷、归还等因素,今年全市农信社单位扶贫贷款纯粹新增了5.48亿元,支持了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沁源县联众菇业有限公司、沁源县农丰菇业有限公司等扶贫企业发展。
同时,省联社长治办事处积极督促各行社持续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合理贷款需求应放尽放,充分满足贫困户的资金需求,确保扶贫力度不减、速度不降、节奏不慢。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规范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坚持户贷户还和资金用于发展生产的原则,不使用间接模式发放新的扶贫小额信贷或为其办理续贷,坚决杜绝户贷企用、简单“分红”变相吃利差、“政策养懒汉”等问题。截至9月末,全市共投放个人扶贫贷款2.59亿元,其中扶贫小额信用贷款1.9亿元;而个人扶贫贷款余额已达7.25亿元,涉及贫困户13171户。
长治农信社的扶贫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8年7月,在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农村金融品牌价值榜”评选活动,办事处推荐壶关农商行作为农信代表,荣获了“全国农村金融十佳精准扶贫机构”荣誉称号。(刘毅松 陈玉平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