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学文靠5万元贷款翻了身
刘寨村是壶关县五龙山乡一个偏远山村,村里有位农民叫张学文。1999年,因家庭贫困,妻子与其离婚外嫁他方,当时大孩子仅仅7岁,小孩子3岁,他一个人苦苦抚养着孩子们。孩子们长大后也外出打工了,就剩张学文一人在家种几亩薄田。
2017年年初的时候,壶关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组织百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实地对接贫困,对符合“四有两好”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张学文符合这一标准,该行就于当年6月,为其发放了3年期、国家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
张学文用这笔贷款,承包了村集体2个冬暖棚、3个春秋棚,还种植了10余亩旱地西红柿,豆角,每年净收入有10余万元。去年冬天,他用赚的钱加上孩子们在外打工赚的钱,在县城买了新房,又给孩子们娶了媳妇。现在收入提高了,张学文也想着给自己娶一房媳妇,填补一下冷清了30年的家。
二、400户贫困户的致富难题解决了
平顺农商银行主动与振东集团沟通协调,签订资产收益合作项目,以振东集团向贫困户提供担保,由该行对贫困户进行贷款资金支持,贫困户以入股振东集团分红的形式获取收益。同时,贫困户除可以入股分红实现资产收益外,还可以通过种植中药材的形式与其进行合作,振东集团向贫困户提供种子和技术等支持。贫困户种植中药材之后,产出的药材直接由振东集团收购销售,产生的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目前,该行已发放2000万元扶贫贷款用于支持振东集团,为4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三、平顺县神龙湾村陈相平脱贫了
2006年,陈相平嫁到平顺县神龙湾村时,住的是40多平米的小房子。由于该村旅游业的兴起,使她萌生了在村里开饭馆的想法。后来,她靠信用贷款开起了饭馆,但由于经营模式单一,饭馆经营困难。后来,她经过一番调查,转变了自己的经营理念,把老房子拆掉重新改造成食宿一体的餐饮企业,这样既能留住客人,还能给自己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为此,需要一大笔投资,她就找到平顺农商银行求助。
该行客户经理听明白了她的经营思路、模式和贷款需求后,与领导进行了沟通。该行通过对陈相平之前的信贷信用记录查看及实地调查后,决定再一次对其进行资金扶持。2017年4月24日,陈相平在该行成功申请到信贷资金20万元。
陈相平用这笔贷款,把当初40多平米的小饭馆拆掉,在此基础上新建了有14间客房的三层楼房,实现了食宿一体化,收入开始大幅增长,年收入已是原来的十多倍。(刘毅松 万惠民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