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穷帽子’还真摘掉了!”几天前,大同市云州区党留庄乡兴胜村贫困户李树义,同村干部一起,一项一项核算收入,2018年人均纯收入远远高出贫困户脱贫标准。于是,他笑呵呵地在收入测算表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
兴胜村是个移民搬迁村。全村260户,483口人。近几年,该村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下大力气改变村容村貌,充分发挥村干部带头人的作用,“三张牌”打出了新气质。
农业转型:“老”与“新”相形见绌
兴胜村有1000多亩耕地。长期以来,该村沿袭传统的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效益很低。2014年,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26口人。
党的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党留庄乡党委立足兴胜村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实际,指导该村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由“老”向“新”转变,托起了贫困户增收一片天。
兴胜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在种植方式上,由传统的玉米、高粱,向以黄花、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方向转变。去年,该村发展黄花种植117亩,进入采摘后,每亩每年可收入1万余元。今年黄花田里套种的50多亩青椒,就已收入7万多元。
去年4月初,该村成立了新鹏专业合作社。有了合作社,农地“一变三”,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入园打工有工资,入股经营有分红,大大提振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环境提升:“昔”与“今”天壤之别
过去,兴胜村柴草乱堆乱放,路边沟渠垃圾乱扔,街巷道坑洼不平,道路两边尽是残垣断壁。养殖户畜粪、畜尿乱堆乱流,严重影响村容美观及人的健康。
今年,党留庄乡以贫困村退出标准为靶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力量实施农村提升工程。
据了解,兴胜村争取上级资金,硬化主干道路2.5公里,新修出村路1公里,并在道路旁边铺设排水管道工程。这几天,施工人员忙着安装路灯,新建公共厕所,建设文化广场。
兴胜村农民有养羊传统,但羊圈乱建,羊群乱跑,羊粪乱撒。今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与10户养殖大户,投资30多万元,建立了占地6亩的规模养羊场,不仅羊群得到科学管理,村容村貌也得到很大改善。
倾情奉献:“失”与“得”无怨无悔
兴胜村变富变美,村委会主任国秉权功不可没。
1974年出生的国秉权,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一直做装修行业,在业内颇有名气。2006年,当他挣到人生“第一桶金”时,投资上千元,为村里修了一条主路。此后,逢年过节,他首先惦记的是兴胜村的父老乡亲,总要拿出一定积蓄购买慰问品前去慰问。
去年换届选举,国秉权高票当选兴胜村村委会主任。
接任村委会主任后,国秉权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大业中。
一是贴钱。村里每一项工程,他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争取上级资金不足时,他自掏腰包,为村里贴钱不计其数。二是贴心。全村200多户人家,谁家缺钱,谁家有人生病,谁家不孝敬老人,他都了如指掌。三是贴健康。任职以来,可以说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早起晚睡是家常便饭。地头、街头、贫困户炕头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
(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