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一入秋,长治县八义镇石窝沟村民李天明便开始张罗着为冬季取暖购买煤炭,花钱费时又受累。今年秋天,他家这个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彻底打破了。
“我们村今年改成用电取暖,因为有政府补贴,又暖和又便宜还干净,一个冬天下来,据说比烧煤还要省钱嘞。”李天明对“以电代煤”充满期待,是全村最早在“改造协议”上签字的人。这个位于八义镇西南的小山村,与全县19个村庄、2338户人家一样,今年将告别烧煤取暖的历史。
长治县农村地区以前供暖主要以燃煤为主,烟雾和煤灰随处可见,供暖效果也不尽人意。去年以来,该县持续加大“以电代煤”工程推进力度,在成功改造贾掌镇曹家堰村和镇里村332户后,今年扩大范围,对八义镇、韩店镇等5个乡镇的19个村进行“以电代煤”的改造,因地制宜地让农户自主选择安装不同的清洁供暖设备。
八义镇石窝沟村,距离县城20公里。小村依山而建,60余户人家错落分布在半山腰上。记者进入该村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路边坦坦荡荡,没有柴禾堆儿和煤棚。家家户户正房外头,都有一个黑色的类似空调外挂机的装置。村党支部书记李卫东说,这就是今年“煤改电”后,家家户户的“标配”——空气源热泵,现在农户采暖都靠它。
记者走进村民王国珍家,一台崭新的空气源热泵十分显眼。王国珍高兴地说:“煤改电很好,两手不沾煤了,家里干净了,半夜里也不用起来添煤了……”老人的话惹得全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真没想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能安上电暖气,以前俺家里都是烧煤过冬,又脏、又污染,还不安全,现在改成用电,政府有补贴,核算下来比以前还省,而且还安全干净,再也不用担心煤气中毒了。”
石窝沟村南靠首阳山,北依帽子山,地理位置偏僻,眼下村里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留守老人居多。每到冬天,他们的取暖方式以传统的煤炭、柴火为主,环境污染以及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农村迫切需要安全环保的取暖方式,不少村民向往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安全干净的供暖。
该村支部书记李卫东说:“我们村60户全部进行了‘以电代煤’的改造,达到了全村覆盖,现在供暖设备都已经全部安装完毕,等待总线路接通后,就可以正常使用。
为了安全起见,村委会又对全村的户外设备进行防护网安装。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村民的劳动负担、经济负担,也为长治县的垃圾减量、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靳晓姝 葛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