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 坛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角色定位与思考

  借助着4G网络、智能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代表迅速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和电视,通过网络、手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天下事,这也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新媒体环境,给传统媒体的媒介生态、媒介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新媒体环境对纸媒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纸媒记者的角色转型迫在眉睫。
  一、与时俱进,重新定位职业记者的角色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技术冲击带来的改变对于新闻记者角色定位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传统的新闻记者执业理念也亟待重塑,其中既有危机也有机遇。面对媒介环境的改变,每一个新闻记者和信息传播者都应该与时俱进,意识到必须重新定位职业记者的角色,用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职业记者的理念重塑和身份确认。
  首先,要做有深度的新闻。特定领域的深度报道是目前新媒体时代所缺少的,在记者角色逐步被淡化的背景下,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新闻,我们只有在深度挖掘新闻与专业性报道上下足功夫,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记者专家”,才能在激烈的新媒体市场中站稳脚步,取得话语权。
  其次,做有特色的新闻。特色是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突出新闻报道的特点,如最新、最快、高质量的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等,“我在现场”是新闻的一大特色。只有做足新闻的优势,弥补“短板”,凸显所长,记者才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然后,把关和信息核实的职责。新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产生者,用户在哪里,新闻记者也必须出现在哪里,不放弃任何一个传播渠道,多渠道向用户传播新闻。传统媒体人只要不盲目跟风,不做简单的纸质版“转帖者”,不主动放弃设置议题、把关和信息核实的职责,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一切社会和网络热点,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与新媒体兼容共存的新路。
  二、从传统的记者转变为融合新闻记者
  媒介融合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业界研究的“热门词汇”。在从传统媒体向媒介融合的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记者角色的转型——从传统的记者转变为融合新闻记者。
  传统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中,无论是在新闻生产质量,还是在传播形式、效率、影响范围等方面,均与新媒体有一定差距,只有媒体实现融合改革,才能为传统记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进而通过环境激励、转变思想等,促进传统记者角色的转型。
  新闻报道中,记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为受众群体量身定制打造出符合其需求的新闻产品。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特别是以智能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公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因此记者采写新闻作品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公众需求动向,及时进行作品调整与创新。其次,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海量信息的筛选问题提供了便利,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受众群体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具有显著的交互性、便捷性与时效性,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面对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受众不仅难以进行新闻真实性的辨别,而且很难从庞大的数据库中筛选出感兴趣的内容。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精准定位,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网络中的海量动态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及时掌握到受众行为、习惯与爱好变化,能够帮助新闻媒体实时调整方向,实现对特定受众群体的新闻信息的精准推送。记者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对各个领域知识均有所涉猎,因为新闻报道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只有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条件的人,才能逐步在受众群体之间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新闻职业道德永不变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应该坚守各自行业的灵魂。新闻行业更是如此,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及变革,新闻从业人员如何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长期以来,新闻都是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新闻职业的关注度更是空前高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媒体记者,必须要在精神层面对职业有一份敬畏。现在是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来源的渠道也非常广泛。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就包括信息本身的因素、个人因素和受众因素三个方面。处理不好这几个方面问题,记者就可能被动地丧失党性原则,违反职业道德。信息本身的因素包括时效性、接近性、新闻价值、真实性等几个点。如果记者采访不深入,就很容易主观臆断,使新闻报道出现偏差。而有些真正的新闻埋藏在事件背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坚持党性原则,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媒体工作者。
  不管新媒体如何发展,报道事实、追求真相、传播美好、揭露丑恶永远是新闻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闻记者既要改变和适应,也要不变和坚守。(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

张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1-12期

  • 第2018-11-11期

  • 第2018-11-10期

  • 第2018-11-09期

  • 第2018-11-08期

  • 第2018-11-07期

  • 第2018-11-06期

  • 第2018-11-05期

  • 第2018-11-04期

  • 第2018-11-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