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靓丽、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沈晓凯和陶彦晨都是80后,作为中行山西省分行年轻一代的代表,她们眼中的中行,是一个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共同迎来发展红利的国有大行。
尽管中行历史悠久,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行从中央银行到国际汇兑银行,从外汇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有控股银行……她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发展步伐稳健、各项指标居前、紧随智能化变革潮汐脚步、加速拥抱金融科技……借着改革的东风,将传承与坚守、使命与担当完美融合。
(一)
凭着对百年中行百年历史的崇敬之情,沈晓凯的改行之路变得毫无悬念。2010年,沈晓凯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行。考研之前,她的职业是教师。从人民教师转型成为一名金融机构管理人员,让她多了一个不同于别人观察中行的视角。
“中行从一家外汇专业银行发展到目前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与其自身开放和稳健的经营风格密不可分。”如今,沈晓凯是中行太原平阳支行的综管部主任。当年,她还是老师时,经常去某所大学旁边的中行营业网点办业务。那时,学校旁边的中行营业网点经常人满为患,站在一米线外等候的队伍排得老长。一旦遇到有人在柜台办理挂失、兑换外币或者结售汇等繁杂的业务,更要耐心等待一个小时之久。那时,银行排队是社会热点和银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进入中行后,短短几年时间,沈晓凯亲眼目睹了中行迎难而进,变革求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产品为手段,以风险控制为基础,以效益为目的”的发展速度。
几年来,中行各营业网点以客户需求为第一导向,快马加鞭布局科技金融和智慧金融。从柜台到ATM机,从智能银行到手机银行……以前人满为患的厅堂早已成为历史。
“从前年开始,中行网点的柜台数量一直在下降,现在的营业网点接待老年人和复杂的业务更多,柜台上的现金业务也在大幅减少。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工作量比原来更大了。自己的成长也更快了!”
(二)
对于沈晓凯所说的科技化程度越高,工作量更大的说法,陶彦晨深有感触。
2013年,陶彦晨入行。刚入职时,她观察到一位前辈除了其他工作外,每天的必修课是下午五点前后拿着正反两面密密麻麻记满账目的报文,仔细进行反复查验,工作量大且枯燥无比。
两年以后,陶彦晨成为一名对公会计,报文从一页纸压缩到一个操作就能完成,流程大为简化。但是她发现,尽管银行的智能和科技水平一直在进步,但工作量丝毫没有比原来减少。
原来这是因为,管理越来越精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以前很多工作由于智能化发展水平不高,机械的人工重复占用了大量时间。而现在,已是中行太原平阳支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工作的陶彦晨每天的工作除业务之外,把精力和心思更多地放在服务方面,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深入和细致服务,是每天员工们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在银行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与客户维持一种天长地久的关系,为了增加客户黏性,从总行到省行,从支行到营业网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重点,都是在潜心研究分析客户。我们在以客户为基础的导向上,投入大量时间,维护客户、完善客户信息,有针对性的营销客户,分析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研究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亲切、个性、舒适的精准服务。”
陶彦晨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银行的开放性,是商业化稳健经营的基因。能在这样一个坚持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诚信为本的品质,持续经营逾百年的大行工作与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您的过往我无法参与,您的未来我要携手同行!”
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