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7月份起,太原市晋源区的北庄头村、杨家村和姚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特殊“客人”,他们把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的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与村民共话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搭桥铺路”。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来自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教师团队。
近年来,晋源区相继开展了“牺汤文化节”“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但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晋源区农委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合作,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
为了把培训开展好,教师团队采取“六个结合”,即送教上门与就近入学相结合;严肃教学与快乐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现场观摩相结合、相互交叉;现场教学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开班动员与结班座谈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
“为保证培训效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先后组织学员到汾阳贾家庄、陕西咸阳袁家村等地实践学习,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实习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朋军说。
晋源区农委副主任苗贵元说,在培训过程中,主动求救、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老师们给各村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每期教学过程中都利用1-2个小时,采取游戏互动式、师生互动式、讨论交流式,引导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消化领会,使学员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集体讲解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农民朋友乐于听课,易于接受,老师们还对村民关注的开办“农家乐”的要素、条件和内容等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可谓正中大家的下怀。
王朋军说:“发展乡村旅游就需要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我们希望通过培训,为晋源区乡村旅游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不离土,不离乡’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晋源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乡村旅游人才。”
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