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组旅游数据:2017年壶关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60.13万人次,同比增长42.19%;旅游总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17.22%;太行山大峡谷营业收入11125.67万元,首年突破亿元大关;太行欢乐谷收入5053万元,凤凰山庄收入206万元。近年来,壶关县委、县政府秉持“生态壶关、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手笔绘制出“两谷两带两园两镇”新蓝图,使得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势头强劲,走在全省前列,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全域旅游 得天独厚
作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壶关具有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2016年2月,壶关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该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为主导的“壶关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组,政府县长亲自挂帅领导组组长,督导督查创建工作。
为加快全域旅游创建步伐,壶关县于2016年专门聘请旅游规划设计院专家前来指导创建工作。专家组在研读壶关县相关资料基础上,深入全县13个乡镇、开发区开展调研,及时与全县各涉旅相关职能部门高效对接,收集完善资料,历时一年之久,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和论证,结合壶关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编制了《壶关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前期工作方案》《壶关县全域旅游规划》等理论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壶关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标准,理清了开展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为壶关全域旅游发展夯实了根基。
打造品牌体系 蓝图清淅
绘制出“两谷两带两园两镇”新蓝图,从此,壶关县加速了全域旅游品牌体系建设。
具体的“两谷两带两园两镇”分别是,“两谷”品牌。太行山大峡谷占地面积185平方公里,经专家考察论证,被定性为具有世界级品质资源的景区,以县城东部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核心吸引,着力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张招牌;太行欢乐谷是集欢乐冒险广场、水城、丛林、特色商业街四大核心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性主题公园,2017年开业以来社会反响强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客源辐射周边省份和城市,成为省内规模较大的娱乐主题休闲度假目的地;“两带”品牌。通过壶关县北部、中部和南部廊道建设,规划建设铁路专线旅游带和公路专线旅游带,与县城三纵六横交通线相互连接,形成全域旅游网格化结构布局,将乡村旅游示范点有机串联起来,构建全域旅游产品发展新架构;“两园”品牌。西山文化产业园是一处广大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现已开放,有高望阁、书画馆、神山公园等设施;东山旅游园初步具备接待功能,有万寿塔、玉壶休闲广场、龙丽河水上公园等设施,全方位多功能打造;“两镇”品牌。桥上小镇集“旅游休闲、商务交流、传统文化”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风情小镇,拟打造成为太行山大峡谷“不夜城”。据了解,目前,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和300亩场地平整已经完成。常平温泉小镇位于常平村,主要有小吃体验园、民俗风情体验园、赏花摘果体验园、地方文化演艺广场等七大板块构成。目前上党老街小吃体验园已投入运营,正在建设滑雪场、温泉度假酒店、特色窑洞民俗等工程。
致力全域旅游 振兴乡村
依托资源优势,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是带动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经过几年发展,壶关县已涌现出众多优秀乡村旅游典范,培育出了以度假休闲为主题的常平温泉小镇,其上党老街已对外开放,正在开发建设滑雪场、温泉度假酒店、传统民俗等项目;有集生态、乡村、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凤凰山庄;以古道险隘、激情漂流、高塔梵音的大河村;空谷莺喧、重峦叠嶂、特色民俗的前脑村以及南平头坞村七彩乡村、仙居旅游度假村、黄崖底避暑村等一批优秀旅游接待村,目前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村已达30余个。
如今,壶关依托“两谷、两带、两园、两镇”旅游格局,旅游服务接待已延伸到县城、桥上乡、鹅屋乡、石坡乡、东井岭、集店等十个乡镇,全县农家乐和野趣农庄已经发展到557家,日可接待过夜游客近万余人,带动近万名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了壶关“一城、三区、三廊、十大旅游小镇、百个旅游乡村示范点”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纵深发展。该县持续加大壶关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打造了以紫团参、郭氏羊汤、壶林石刻、潞绣、辛寨陈醋、旱地西红柿为代表的壶关旅游商品。
另外,为保障全域旅游发展成果落地达实效,壶关县已于2017年分别组建成立了全省首家旅游警察大队和首家旅游法庭,同时设立了旅游工商所、旅游司法所、旅游检察室等管理机构,严格规范旅游秩序,全面保障旅游安全,提高游客满意度,开创了壶关全域旅游法治治理新局面,实现了壶关旅游法律保障服务全域覆盖,为全县全域旅游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