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行车、走路,不但直接反映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还能集中体现一个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所以,文明出行极为重要。文明交通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文明出行”观念的深入人心,省城太原市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出行有序的城市交通,正在成为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让行人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可贵。曾经,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给民众敲响了警钟。
自去年开始,太原在大力宣传礼让斑马线的行为后,越来越多的机动车司机能够意识到并做到了。尤其是去年6月16日开展“四项重点违法”整治活动以后,交警部门加大了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司机的教育引导和处罚力度,司机的文明交通程度大幅提升。
正如家住大东关的太原市民吕先生所说:“文明交通得到的不仅是方便和愉悦,更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和贴心。”
记者了解到,机动车礼让行人早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通行规定中第四十四条标明: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第四十七条则标明: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事实上,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还有这样一条基本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对此,有驾驶员有疑问:如果行人闯红灯在前,出了事故干嘛怪车呢?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一位负责人表示,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处于天然的弱势,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行人受到的伤害程度要远远高于机动车内司乘人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权利,机动车礼让行人,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是对生命的尊重。”这位负责人说。
“如果行人违反了交通法规在斑马线上闯红灯通行,机动车继续礼让,感觉是在助长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交通的暂时失序。”有10年驾龄的太原市民游先生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驾驶员的看法,“不文明的行为,不能成为一些人首先做得更文明的阻力,也不是选择放弃努力的理由。”游先生认为,行人不能因为机动车的“礼让”就变得“有恃无恐”,文明出行应该由各方共同去维护。
外卖“小哥”应勤捏手刹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餐饮”催生并壮大了外卖送餐行业,方便了不少市民的日常餐饮。然而这样的方便背后却是外卖送餐交通事故频发的事实。
“每天普通人的午餐时间就是我最忙的工作时间,喝口水都觉得浪费时间,哪敢吃饭呢。”太原的一位外卖“小哥”王洋说,因为薪水和订单量直接挂钩,送的订单越多,拿到手的钱也越多,所以他终于实实在在明白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意思。
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每到午、晚餐时刻,餐饮商户、大街小巷、写字楼等随处可见外卖骑手着急送餐的身影,他们骑着的电动自行车后那个印有醒目logo的方形保温箱里放着客户的餐食。从站点系统派单起,骑手们便开始接单、等候、取餐、送餐的过程,只有按时送达下单客户手中,才算完成一单任务。因此,他们成为“与时间赛跑的人”。
一味抢时间的负面效果正在显现——国内不少城市频频发生外卖送餐交通伤亡事故。此外,外卖骑手为“赶时间”而占道、逆行、闯红灯等交通乱象,更给不少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市民直呼“不安全”的同时也表示“很无奈”。
为了让外卖小哥的电动车慢下来,交警部门加大了处罚力度,并且创新处罚方式。外卖小哥骑车逆行、在人行道上随意穿插,违反交通法规后,一次罚款50元,如果不愿接受现金处罚,可选择参与半小时以上的交通安全学习实践,协助交警在路口执勤。
不过,治标仍需治本,不少人认为让外卖骑手“慢下来”还需内在治理手段。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周洁表示,外卖小哥电动车“一路狂奔”,根源还在于这个岗位不合理的付酬方式,更多是单一的计件工资,只有改变外卖小哥的工作待遇和计酬方式,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他们更多基本保障,才能让外卖送餐员的行车更“文明”。
向车辆乱停乱行说“不”
随着城市的发展,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摆在市民面前的一道难题。记者近日采访中发现,省城有些路段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放、商贩占道经营、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比较普遍,不仅影响交通通行,破坏市容环境,还对市民出行构成安全隐患。
等待红灯时,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斑马线上;为图方便,骑车人压白线或逆行一小段也不以为意;违法停车者经常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但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道路真的如血管一样,上述看似没什么大问题的“小动作”,其实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而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上,小小的不经意经常会被放大成“血栓”。
12月16日,记者在太原市长风街太榆路口看到,一位刚下公交车的乘客直接绕过公交车车头就向马路对面走去,正遇到有小轿车正常右转,由于公交车体大挡住了乘客,当小轿车驾驶员看到突然出现的乘客时立刻踩了刹车,幸好速度不快,没有酿成惨剧。由于正好是高峰期,因为一个乘客,车道上马上就停满了车,造成短时间的拥堵。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连幼儿园的小孩子都会说的一句话。当信号灯变为红灯,行人、非机动车纷纷止步于停止线以外,滚滚车流顺畅地通过路口;当行人在绿灯时经人行横道通过路口,车辆停车让行,行人匆匆而安全到达道路对面……面对这样高效有序的道路交通,有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其实等绿灯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却会让出行更安全;越过停止线抢不来多少时间,却会增加安全隐患;在机动车道上骑行,前路不是更加顺畅而是危险重重。”
文明停车,文明行走,贵在行动,贵在自觉。每位行人在图自己方便的同时,也要与他人方便,为了安全,多走几步路又何妨。而文明出行除了能方便自身,还能给他人留出更多的空间,让他人前行的路更宽阔。
文明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文明与有无外力作用无关,而取决于自身文明习惯和文明素质的养成和提升。交通文明不能抱怨交通执法太严,而是应该检视自己的行为,对照文明的规范、法律的严肃来弥补自身的短处。有本交通文明手册写得好:交通安全,来自于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而构建安全、畅通、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最重要的是让文明出行意识成为每个人的好习惯和生活常态。换句话说,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就是要从心开始迈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