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报道,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同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相比,经济报道专业性更强,需要记者把专业的经济术语通俗化。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首先应该分析受众的阅读心理,在报道前找好切入点。一篇经济新闻报道采写前,记者应该清楚,受众之所以不感兴趣,是因为所报道的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边,阅读时感觉与自己的关系不大。部分受众看到经济报道,特别是看到报道中的数字、概念,不愿读,不想看。笔者写经济报道,在切入时,多选择小角度切入。从百姓身边事切入,通过小人物的成长、小事情的变化,反映经济原理、反映有关政策。笔者在撰写全球零售巨头法国家乐福进入太原时,以《各家门店同街竞争,零售巨头在省城太原贴身肉搏》为题,从家乐福太原长风店正式开门迎客切入,描述了山西零售业的现状,报道最后省商务主管部门进行权威解答。通过小角度切入,由浅入深,最后告诉受众“多元发展,百姓得利”的道理。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其次就要多讲故事,多打比方。故事精彩与否,要考虑曲折、复杂的情节,要考虑人物的生动鲜活。经济报道时,要善于讲故事。例如:笔者在撰写能源博览会报道时,以《能源博览会摆盛宴 主客都尝到了甜头》为题,运用讲故事的办法,从组委会综合协调部、通信公司总经理等的故事讲起,表达了山西举办展会的意义,报道受到好评。写好一篇经济报道,每进行一次采访,争取把采访人物的工作细节、采访人物的故事情节有机结合,将经济报道的通俗化与专业性结合起来。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要把行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弄懂后,换个说法表达。换个说法表达,就是用百姓常用的语言讲述新闻事件,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换个说法,有助于将枯燥抽象的经济新闻事件具象化,便于受众理解。对于普通受众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或者实在不能避免的专业名词,一定要在报道中进行必要的解释。过去,山西晚报采写经济新闻时,多使用图表和对比来代替抽象的数字。后来,为了让受众更喜欢,在运用图表和对比的同时,对描述专业术语时经常会换说法。笔者跟随商务部门检查工作时,常听到“社零指标、”“CPI”等。遇到这些术语和知识,自己先要弄明白。在写报道时,为避免受众产生阅读的疲劳感和不耐烦,不能把行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照搬,而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打个比方。这样写出的稿件,就便于读者阅读。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标题要起好。报道要增强可读性、实用性、社会性。经济报道的标题,应该是通俗易懂,一句话大概勾勒出全文的概貌。受众看到标题后,觉得这个稿件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觉得报道所传播的信息,对自己有用。如果坚持用百姓的语言,用亲戚朋友的口气,用相互平等的姿态,用十分形象的说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报道出来,广大读者就会喜欢。近年来,山西晚报经济报道对生产环节关注减少,更多关注流通、消费环节。在经济新闻报道时,多选取百姓关注的经济热点。经济新闻报道在一些分析性、前瞻性、解释性的新闻上,不仅要起大标题,每个部分的小标题也要力求口语化。选材的专业性,可以得到文化层次高的受众的认同感,通俗易懂的文字,又可以让普通读者喜欢。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应重视现场细节。因为现场感强的经济报道,可以增加这篇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通常受众想到经济报道,要么政策条文,要么数字图表,要么措施办法,要么计划安排。如果记者采写经济新闻时,多去现场,稿件中对现场的感受、现场的氛围进行描述,受众就会觉得这样的经济报道有趣生动。日常工作中,有些记者采写的经济报道之所以人们不爱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访时不深入一线,不去现场,写稿时多是凭借主观和猜测,去想像事情的过程。受众看这样的报道,普遍感觉不解渴,内容肤浅。如果记者采写时,在现场把最前沿最新鲜的东西写出来,把现场最有趣的东西传达给受众。如果报道进行深度分析,可以采访权威人士,稿件中把权威人士所分析的内容口语化表达出来,这样的报道就会让受众觉得分析准确,通俗易懂。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要创新写作方式,报道时善于抓读者最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在报道经济新闻时,多选择“政府关注、百姓关心、普遍存在、可以解决”的事情去采写。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设立申请,获得国务院批准后,笔者报道前了解到这是山西首个综合保税区,所以在采访、写作时,从受众的角度提问题,带着问题去采访,报道时带着问题去找答案。从首个综合保税区为什么设在太原,企业可以从中享受什么便利和实惠,报道不是长篇大论,不是干巴巴数字符号,提出问题找答案,在稿件中穿插背景资料,这样的软性化表达,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使各个层次的读者各取所需。
经济新闻报道软性化表达,要坚持新闻的客观和公正,学会解读,深入浅出诠释新闻。经济报道涉及政策多,报道时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通过解读,告诉受众这个政策出台背后的规律和趋势。经济报道要增强前瞻性。要把一个人、一个正在发生的经济事件,放到当今大舞台、大背景下去考虑,去分析。这样软性化的经济报道,才能提示经济活动和经济现场,特别是要告诉人们怎么创业,如何赚钱,如何消费,这样的报道就会成为百姓生活的伴侣。软化的经济新闻报道,才能给人们更多启迪,这样的经济报道受众才会从心里喜欢。(作者单位:山西晚报)
郑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