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90后年轻人王宇来到省城太原亲贤街的某快餐店,她并没有到柜台点餐,而是拿出手机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在手机上点餐。原来,为了推广这种点餐方式,商家推出了不少电子优惠券,王宇顺利以低于门市的价格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套餐。她告诉记者,需要发票的话,也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输入自己的发票信息后,商家会将电子发票发送到手机或电子信箱里。
现如今,像上述这样原本需要语言沟通、需要小票作购买凭证的产品或服务已经开始逐渐向数据化“升级”,消费者也开始或有意或无意地减少纸张消耗。记者采访中发现,低碳环保的“无纸化”生活方式背后,正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化的脚步迈向更高一级台阶的体现。
阅读:不再受“纸”的束缚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现在在火车站、飞机场的候车厅内,有越来越多的人捧着一种比平板电脑小、比手机大的电子阅读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太原白领小桑告诉记者,比起刷视频、玩游戏,还是读书带给她的乐趣更多一些。“出差我还是会选择用这种电子阅读器,比起手机来它对视力的影响更小,比起纸质书来它更方便,你看我的是4G的容量,装个几百本书完全没有问题。”她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
记者拿起这种阅读器体验了一下,原来,这种电子阅读器与使用电容屏的手机不同,其使用的“墨水屏”显示效果非常接近印刷品。记者看到,在待机状态下就犹如在屏幕下压了一张报纸一样。“它的亮度是由上下两排光源照在屏幕上显现的,不像手机的光是屏幕直接发出的,会直接射入眼中,所以晚上用它看书眼睛也不会觉得累。”小桑介绍道。
办公:降本增效又绿色环保
事实上,除了“阅读”这种过去没有纸就无法实现的事情,现如今在政务领域很多部门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现在我们实行在网上进行纳税、工商注册申报,经营者纳税时不再需要寄送或者上门递交厚厚一叠的税务资料,而是可以选择在线进行纳税申报,且网上接收退税时,实现了绝大部分在线纳税服务直接扣除退还款额,十分便捷。”省税务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商注册、提交企业年报时,企业也可以实现在线申报,省去了往返工商部门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周建秀在太原一家旅游公司做文秘。在小周的办公环境里,内部系统电子文件的传阅率颇高,文件电子签名的利用也比较频繁,少用甚至不用纸张文件的节约意识贯彻得很到位。“减少资源浪费,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办公环境推崇节能环保理念,抵制资源浪费。”小周说,“无纸化”办公就是降本增效的一个直接体现。
出行:享受智慧出行新体验
省城市民聂俊秀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经常往返于太原和西安之间。她告诉记者,现在到了火车站再也不用着急忙慌地去取票,直接凭身份证就可以进站了。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规划,今后,旅客出行都不需要持纸质车票,仅凭本人身份证刷证进站、出站,系统会自动进行票证一次性核验。
“目前,太原南站去往北京、西安、成都、天津等方向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全部支持刷身份证进站乘车。”太原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李静告诉记者,只要是通过互联网、电话成功预订车票但尚未取票的全价车票旅客,在太原南站就可以实现持二代身份证直接刷证进站功能。“目前,在太原南站83趟出发列车中,仅有13趟列车的34个站点,不能使用二代身份证刷证进站,较大地方便了旅客的出行。”李静说。
除了坐火车,如今坐飞机也可以直接用手机和身份证进行安检、登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工作人员王懿倩告诉记者,没有托运行李的旅客,可以凭身份证和手机二维码电子登机牌直接通过安检登机。“无纸化”登机可以通过航旅纵横APP、航空公司官网或搜索关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微信公众号,快速办理电子登机牌。
推广: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无纸化”产品和服务,使我们的生活便利程度大大提升。在信息化的推进下,“无纸化”让商家变得更加敏锐,消费者获取的服务也比以往更加高效便捷。
记者了解到,现在大概有50个国家和地区计划推广电子课本。“板上钉钉,白纸黑字”曾经作为中国人对于契约精神的直观描述。如今,在技术导向下,人们更倾向于减少使用或不使用纸制品。“无纸化”背后,其实是“电子化”“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深入,是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无纸化’生活的实现和推广,仍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衔接。目前一些部门仍坚持纸质办公方式,要求办事人员提供相关的盖章纸质材料。推广‘无纸化’,还需要在法规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省社科院的周洁表示。
本报首席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