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风险,是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对山西的金融企业而言,防控风险需多措并举。
一份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实力日益壮大,发展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全省国有金融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相对滞后,业务种类少,差异化配置不够,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较低,抗风险能力不足。煤炭、焦化、电力、钢铁等企业偿债压力较大,潜在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关联担保、相互担保问题在企业间普遍存在,可能发展成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由此出发,在山西,防控全省国有金融资本风险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注重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对农信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给予技术指导、资金帮扶、同业合作等方面的帮扶,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应定期向国资管理部门推送发现的国有金融企业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化解风险。
另一方面,金融企业防控风险,要做好四个工作。首先,强化市场化经营理念,应市场之需,增加业务品种,把鸡蛋合理分置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经营风险。
其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一方面,规范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基本建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制度规范,保障管理不“缺位”也不“越位”。另一方面,强化自身资本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保证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同时,在经营上,加强风险源头控制,动态排查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隐患,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
再次,要规范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按照金融行业准入条件,严格限制和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参股国有金融企业,严格审查股东资质和资本金来源,确保参股资金必须使用自有资金,最终建立有效的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分离的防火墙。
最后,对于不良贷款,要分类确认,准确性管理,使不良贷款率真正反映不良贷款水平,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
另外,金融企业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协调相关部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强化与区域同行业机构的协同发展,在巩固基础金融产业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防控自身的风险提供一份保障。
只有这样,全省金融企业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