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年俗变了 年味并未变淡

  年年过年,年俗也在传承中发生变化。近年来,人们总是感慨年味儿淡了。年味儿是什么?
  年味儿就是人们记忆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仪式化内容,比如,过年就要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祭祖、全家团圆。而不少旧年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已经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为了安全与空气质量,大多数城市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再家族聚居,祭祖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越来越陌生;许多人上班要上到年廿九,过年前的大扫除基本上都请钟点工搞定,自然也就没有了“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因为这些小时候的新春记忆和过年仪式少了,人们会觉得年味儿淡了。
  可是,年俗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就像除夕之夜看春晚成为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仪式,也不过短短30多年时间。以前是大包小包地拎着年货回家,现在则是年货快递到家,自己轻松回家。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年俗的新变化。
  实体的红包变成了电子的,贴在墙上的“福”变成了手机里的福,“父母在,不远游”变成了“父母在,一起游”,年初一看电影取代了逛庙会……年俗的确是不同了,可是年味儿并未远离,只是换了形式,有了科技感、国际味儿,这也可以称得上是新时代的年味儿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2-12期

  • 第2019-02-04期

  • 第2019-02-03期

  • 第2019-02-02期

  • 第2019-02-01期

  • 第2019-01-31期

  • 第2019-01-30期

  • 第2019-01-29期

  • 第2019-01-28期

  • 第2019-01-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