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七天的到馆人数为54837人,借还册次35093次,办证人数942人。”2月11日,太原市图书馆社科部发布数据。
或逛书城或泡图书馆,省城的很多父母带着小孩一起徜徉在“书海”中,文化享受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游客春节假期生活的新选择。
在刚刚结束的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张守耀就提出“借助图书馆平台,打造山西文化名片”的建议。
延展图书馆职能 更好服务公众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事实上,图书馆除了保存人类文化典籍,开发、利用这些文献资源之外,还承担着思想教育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等的职能。
张守耀委员认为,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图书馆向社会所有成员敞开大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教育他们如何才能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
发挥“太图”热点作用 宣传山西文化
张守耀以太原市图书馆(以下简称“太图”)为例进行分析:太原市图书馆地处汾河西岸、城区中心,是太原市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与毗邻的山西博物院、山西省地质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相协调和融合,同时,太原市图书馆也是省内外游客的必到之地。不久前,还被光明日报评为十大网红图书馆。
据了解,太原市图书馆拥有60余个供读者阅读学习、鉴赏交流服务区域,3853个阅览座席。单日接待高达2万人次,截至2018年10月1日接待读者进馆人次已达360万人次,开馆至今,开展读者活动共计近千场次,参与读者近10万人次,收到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
“如何借助图书馆‘知识的百货公司’这一平台,秉承‘图书馆+’理念,打造山西文化的名片,显得尤为重要。”张守耀认为,要发挥图书馆公共场馆的热点作用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宣传山西文化。
重塑图书馆新愿景,使其成为山西文化传播中心
“通过品牌化、系列化的阅读文化推广活动重塑公众对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热情,引领全民阅读时代,使图书馆成为山西文化的传播中心、山西旅游的推广中心和山西文创的交流中心。”张守耀认为,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单位、机构合作、公共公益文化为主的文旅推广模式,真正助力山西转型发展。
他认为,可以整合地方文献图书资源,整理推出地方文献图书专架,配套阅读推广,从山西的历史、经济、社会、旅游等向市民介绍多元化的山西文化。根据文旅资源规划推荐优秀地方文化图书。
还可以联合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机构,整理推荐系列旅游线路。由当地文化学者和优质旅行社直接对接,政府监管,省去中间环节。在线路推出前启动系列文化活动配合宣传,邀请地方学者来图书馆讲述相关人文历史和地域风情,邀请旅游景点的管理人员、旅游学校讲师或导游,讲述景点背后的故事、奇闻异事,推荐旅游路线,或是最好的观景位置,让市民能够高效、高质量出行,加深旅游的意义,邀请各地优秀旅游机构配合线路规划、推广,打造精品“和学者同行”深度文化游活动。
“以地域文化为特色开发图书馆文创产品,招募自由设计师,策划开发图书馆文创品牌继续开展文创沙龙、展览、征集等活动,打造山西文化文创平台。”张守耀如是说。
本报记者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