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冠军非《流浪地球》莫属。2月10日,作为原著作者和监制的刘慈欣在山西阳泉家中接受了央视记者独家专访,回答了部分网友关心的问题。
网友:影片看哭很多人,您哭了吗?
刘慈欣:没有,我们看电影是从创作者角度去看,更多地会想怎么加强效果,是以工匠、创作者的心态去看。一般来说,自己很难被看过很多遍的作品打动。
网友:影片中的地球现象是否会发生?
刘慈欣:首先,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是肯定不会发生,因为太阳处于一个恒星的主星序之中,主星序中的恒星是十分稳定的,太阳就算要发生变化,从我们人类的尺度上来讲,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会是在很远的未来。
网友:有网友质疑影片中一些科学设定让人无法接受,您怎么看?
刘慈欣:确实里面的很多设定不是太严格,甚至是一个BUG,这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受拍摄技术的限制、故事的需要。比如打掉摄像头确实不能把人工智能毁掉,《2001太空漫游》里面毁掉人工智能很专业,航天员进到电脑的主板上,把存储芯片一块一块拔下来就毁掉了。可在《流浪星球》里,让吴京去这么干,那电影的时间可能要拉长很多。
网友:《流浪地球》会拍成系列吗?
刘慈欣:该问制片方、导演,拍不拍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流浪地球》第一部票房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是完全可以拍第二部、第三部的,我希望我所有的作品都拍成电影。
网友:国产科幻电影未来该如何发展?
刘慈欣:首先,不要被某些框架限制死,科幻电影一定要多元化,要有多种风格。不能照着某一个风格、照着模式去拍,那是没有前途的。其次,要建立起一个科幻电影的工业体系,比如做星空特技的、做飞船特技的,都有它特定的专业,这个体系必须建立起来。第三,必须有好的原创内容,这个很重要。此外,科幻电影相对于从文学作品改编而言,它更适合原创,但科幻的编剧数量很少,这方面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科幻编剧来。
网友:科幻作家能预测未来世界吗?
刘慈欣:不可能,描述不出来,不光是我,谁都描述不出来,甚至你描述100年以后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写科幻的人不是在预测,我们只是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排列出来,只排列那些最有意思的、最震撼的。
网友:您创作中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刘慈欣:就是创意,产生让自己能兴奋起来的科幻创意。
网友:在这个时代您是不是也是幸运的?
刘慈欣:有一位美国作家曾跟我说,你们中国的60后是最幸运的一代,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代人在你们的有生之年,看到你们周围的世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认同这句话。我童年的世界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世界,这对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来说,真的很幸运。我本人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要是生在别的时代,可能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就只能是在这样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