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太原新闻

高速度与高质量并行

—— 2018年晋源区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 长风商务区鸟瞰图。 (资料图片)

  •   回望2018年,晋源区经济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三项经济指标增速分别达63.7%、11.9%、63.5%,增速在10个县(市、区)位居第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不仅得益于新一届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太原市相关精神和部署,更得益于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走出经济发展高速度与高质量并行之路。
    摸清底子
    双轮驱动助力城乡协同发展
      晋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秀美、宜居宜业,辖95个行政村、27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3.6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1.49万,呈现出“乡大城小”的特点,要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镇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只有摸清乡镇的底子,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才能实现全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2018年2月4日,在晋源区委五届六中全会暨经济工作会上,晋源区提出,2018年全面实施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百村景区化、三年大变样”工程为抓手,以“四个一批”为模式,精心改造95个农村,通过典型引路,成熟一个,带动一片。
      赵家山是1983年由西山搬迁至平川的移民村。曾经的赵家山村房屋年久失修,到处断壁残垣。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赵家山村居住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今,小庭有月、小院有花的赵家山村已成为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典范。
      一年来,晋源区以城乡“双轮驱动”为统领,围绕“百村景区化、三年大变样”总要求,分四种方式进行改造:一是通过城中村改造,推动义井、北阜、吴家堡等42个农村“城市化”,建成城景交融、产城融合、品质生活的现代化社区;二是对已实施人口搬迁的“空心村”大力植树造林,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下石、蚕石、杜里坪等17个农村“生态化”;三是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花塔、南张、北庄头等23个农村“城镇化”;四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东城角、东关、古城营等13个农村“产业化”。
      “为了支持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区财政2018年还拨出预算2亿元,除了对东关花卉主题特色小镇,赵家山、寺底等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予以奖补,同时还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10个亿投向乡村振兴。”晋源区区长李永强说。
      不仅如此,晋源区还通过“乡村振兴大讲堂”等方式,开展全民技能培训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引领、文化滋养、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截至目前,晋源区已培训15000余人,在全市排名前列。
      截至目前,店头、花塔、洞儿沟等17村规划编制完成,赵家山、寺底等10个试点村改造完工,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发展已初具雏形。预计到2020年,晋源区各个村庄将呈现畅通、便捷、绿色、美丽的共同特点,成为投资沃土和旅游集散地。届时,广大游客可以行走于一个又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肆意探索历史沉淀,感受人生百味。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为晋源区经济发展补齐了“短板”,而且为晋源区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卸下了“包袱”。
    找准路子
    三大机遇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9年,二青会将在我省举行,这是我省承办的首个全国大型综合运动赛事。而太原作为二青会的主赛区,开、闭幕式以及诸多比赛项目都将在此举行,晋源区更成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区果断抓住二青会举办及太原南移北进和好山好水的后发机遇,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晋源区委书记杨继承向记者介绍。
      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晋源区把路网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快路网建设,不断拉大城市发展主框架,加快区域交通与市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晋源区9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通公交”,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专用公路为脉络的“三纵十二横”路网格局。
      不仅如此,晋源区还进一步加大绿地游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3.95万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率分别达到26.3%、47.1%,名列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晋源区也是拥有太原最发达旅游资源的片区。晋阳古城遗址、九龙庙、明太原县城等众多景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重。2018年以来,依托深厚旅游资源,该区相继举办蒙山春节庙会、香溢三晋蒙山花展、“千年厚礼,晋祠大米”插秧文化节等旅游系列活动,全面打响“唐风晋韵·魅力晋源”文旅品牌。
      特别是晋阳湖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太原市的一大亮点,被冠以“城市会客厅”的美誉。不久的将来,一幅“水光潋艳晴方好”的晋阳湖公园大美画卷将向世人徐徐打开。
      得益于上述有力因素,2018年晋源区的房价增幅高于太原市的平均水平。楼市的强劲发展,不仅是晋源区产业转型加速崛起的佐证,更是晋源区抓住机遇驶入发展快车道的缩影。
    定好盘子
    四圈建设撑起产业新格局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补短板必须补项目。如果项目跟不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无从谈起。
      一年来,晋源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三个百亿级”项目群和4个核心产业圈,设立转型项目引导专项资金1000万元,发展以阳光城环球金融中心、鸿升时代广场为代表的总部经济,以山西国际体育交流中心、晋阳天街、欢乐海岸为代表的体育休闲经济,以明太原县城、太原植物园、太山游客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文旅经济,以万国汽贸、康培石材城、圆通速递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经济,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晋源区2018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共110个,总投资2200亿元,已签约项目11个,开复工率达100%,完成投资56.91亿元,占全区固投比重76.8%。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晋源土地上不缺项目,如何围绕定位来选择项目,我们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对行业有引领示范作用,对发展有持续贡献作用。”在晋源区副区长张青贵眼中,每一个入驻的项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不仅如此,为了让入驻的企业早日投产增效,晋源区在项目用地、建设资金、环保容量等关键环节上,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报批流程,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服务一网办”,创优“六最”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撑、环境支撑、服务支撑、产业支撑和空间支撑,推动经济发展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作为晋源区重点转型项目,我公司新型复合建筑组件材料项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太原市远东水泥构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慷向记者介绍:“为了推动项目落地,我公司被列入晋源区投资企业首批无审批承诺制试点企业,这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运营的效率。”
      2018年,晋源区遵循“顶层设计、高端创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无审批管理体制,为重点项目提供培育、咨询、落地等一站式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本报记者 王雁 王波 通讯员 杨润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2-18期

    • 第2019-02-17期

    • 第2019-02-16期

    • 第2019-02-15期

    • 第2019-02-14期

    • 第2019-02-13期

    • 第2019-02-12期

    • 第2019-02-04期

    • 第2019-02-03期

    • 第2019-02-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