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晴天的时候都是土,雨天的时候都是泥,做生意的商贩都不愿意来。”2月12日,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的张科说到村里以前道路的破烂时眉头紧皱,“当时,我们的黄花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柏油路修通了,收获黄花时,商贩们每天都来,价格也能上去了。”
“道路通,百业兴”。2014年以来,云州区通过“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等模式,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589公里,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同时,开通县际、村际客运班线23条,运营车辆61辆,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率达100%。
如今,该区北至采凉山、南到恒山,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通到农民家门口,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几年来,该区以区道提档升级、乡村道路拓宽改造、安防设施配套完善为重点,着力建设“四好农村路”。结合大同火山群景区的建设,投资1.59亿元,提档升级区道57公里,拓宽改造乡村道路160公里,建成了“火山旅游路”;结合册田水库区“乌龙峡”“桑干湖”等景点的开发,投资1.05亿元,提档升级区道37公里,拓宽改造乡村道路92公里,建成了“环桑干湖专线”;结合黄花产业的发展,投资1.96亿元,提档升级区道85公里,拓宽改造乡村道路158公里,建成了“忘忧大道”。
这些道路的建成,将境内火山、林海、水库、湿地、黄花、古村民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连接贯通,为发展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也为沿线乡村走“旅游+”脱贫致富的路子创造了平台。游客可驱车进入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大同西坪国家沙漠公园和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大国家公园腹地,全方位、多视角、近距离地观赏大同黄花、大同火山美景,欣赏桑干河湿地芦苇荡漾、飞鸟成群的迷人风光。
“火山的景美、空气好。这几年,新修的油路和水泥路四通八达,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种的小杂粮、养的土鸡价格涨了不说,还不够卖,这火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了!”居住在大同火山群腹地的黄家洼村村民安江今年春节挣到了第一笔来村旅游消费的钱。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刘富宏 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