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天津的关系自古就不一般。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商埠,天津筑城设卫600年,晋商活动期就长达300年。近年来,山西商人又在这座国际贸易港口,把世界重要煤焦基地的乌金,通过连绵不断的船队出海。如今,山西东靠“环渤海经济圈”和正在兴建的“雄安新区”,西望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跃地带之一,正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可见,无论昨日还是今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都使得天津成为山西商人的一方经商福地。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山西就已经开始在经贸、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环境、农业、交通、卫生健康、能源等领域与京津冀地区开展广泛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我省与京津冀地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40个,总投资金额4283.6亿元,其中,天津地区投资项目26个,总投资金额228.3亿元,签约项目金额占外省投资山西项目金额的40.3%,京津冀成为我省吸引省外投资的主要地区。同时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还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山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晋津两地一个是中部能源大省,一个是沿海经济大市,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好。因此,不断深化晋津合作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两地人民的共同利益。加强晋津合作,更是两地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两地的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天晋津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的组织,正是体现了晋津两地以及环渤海地区相关单位和企业助力晋津两地转型发展的担当和服务两地建设的情怀,也必将推动和深化两地全面务实合作。
海,不仅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水,更是连接大洋连接世界的桥梁。而距离山西最近的海,就是渤海。从某种意义上讲,渤海,是一扇让山西经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窗口。那么,作为渤海之滨最重要的城市——天津,无疑是打开这扇窗户的关键之钥。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