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张国虹:用爱心耐心服务患者

  • 张国虹正在照顾患者。

  •   “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我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承载着国家、社会、人民的重托。一定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如既往地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解决患者的病痛。”今年,山西大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张国虹荣幸地被授予“护理奉献奖”的光荣称号,并作为护士代表发言。
      张国虹是山西大医院普外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来,任劳任怨,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无私奉献。
      “为孩子们建立一条输液导通路,一条生命线”
      用自己所学,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生的希望,是张国虹的工作目标。
      2007年,当PICC在临床上刚刚推广时,她参加了穿刺培训和操作,完成了我省首例在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
      2013年6月的一天,一个5岁的小女孩被妈妈抱着,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急匆匆来到山西大医院普外科,寻求留置PICC导管。孩子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之前已经做了3次手术,存在心衰及严重的营养不良,每天需要利尿。这位奶奶哭着对张国虹说:“护士长,您救救孩子吧,打听了省里很多医院,都说您置管多又置得好。”
      “当时,我虽然给成人完成PICC置管千余例,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操作,但没有给孩子置过管。”张国虹对记者说,看着孩子家人们求助的眼神,她求助了心脏外科、儿科的主任们为穿刺保驾护航,“操作开始了,结扎止血带肉眼根本看不到血管,也触摸不到血管,借助超声看血管也是很困难,给孩子的每次寻找血管都需要十几分钟,再加之孩子的不配合,刚要进针孩子小手一动,刚看到的血管就又消失了,1小时过去了,2小时过去了,终于见到回血导丝通过顺利,穿刺成功了。”
      当时,在场的护士们流泪了,家长流泪了,张国虹忘记了两个多小时弓着腰操作的劳累,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终于能为孩子们建立一条输液导通路,一条生命线!
      “成了医生的好帮手合作者”
      造口、慢性伤口、失禁患者的护理一直以来困扰着临床。
      “我主动学习了造口病人的护理、慢性伤口的处理及失禁患者的护理,希望改变当时的状况。”张国虹说。
      她记得有一位80岁的大爷,因大隐静脉曲张引起下肢皮肤溃烂在2005年入住自己当时所在的山医大一院普外科,一住院就说:“烂腿了十来年了,你们给我处理处理,只要伤口不流水没有气味就行。”
      当打开老人用毛巾包扎着的小腿上的伤口时,一股熏人的恶臭味伴随着脓白色的液体流出,经过相应的检查后,医疗组将老人换药交予她处理。由于老人年龄大,腿伸缩不灵便,创面大波及到腘窝下,每次换药都需要近一个小时。经过一周的换药,创面开始红润,臭味消失,20天后创面缩小达到了出院的标准。老人激动地说:“烂腿伴随了我多年,现在终于见到红肉了。”
      “后来,我不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总结和积累经验,将造口护理的方法延伸到肠瘘、胆漏等患者皮肤管理上,成了医生的好帮手合作者。”张国虹如是说。
      “我感到安心、放心”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张国虹将其作为工作的指引。
      省政府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切实提高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在“136”兴医工程的临床领军专科中要求开展无陪护护理。她所在的普外科三病区成为山西大医院无陪护病房的首个试点病区。
      就在前不久,有一位花甲缅甸侨眷,身患胆囊结石需要住院治疗,只因为孩子们在国外工作,老伴身体不好,体力不支不能陪护。“入住无陪病房后,从饮食到治疗,都有医生根据疾病给予专业指导,有经验丰富的护工给予陪护照料,有专业的护士给予细心护理,我感到安心、放心。”这位患者如是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28期

    • 第2019-05-27期

    • 第2019-05-26期

    • 第2019-05-25期

    • 第2019-05-24期

    • 第2019-05-23期

    • 第2019-05-22期

    • 第2019-05-21期

    • 第2019-05-20期

    • 第2019-05-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