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白班,白班夜班,无暇顾及家庭,无暇点靓青春容颜,直到前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才发现自己已到花甲之年。”时隔十年,记者再一次见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护师张淑芳,是在今年我省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推进会上。
“30多年了,一直在临床一线倒班,曾经抢救过无数个病人,让多少病人转危为安,多少家庭重回温暖。可我却不是个称职的母亲。”说起家庭,她满脸愧疚,“唯一的孩子在青春年华、风华正茂时,忽然得了重病,血小板突然降为零,我竟然让爱人去看孩子,没有亲自去陪同孩子看病。当医生说看得晚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骨髓移植时,我傻眼了,怎么没有想到请假,早点给孩子看病呢?至少我是学医的,懂得多一点,少耽误一些。现在孩子做了骨髓移植,在医院住院,作为母亲的我却无能为力。”
“当她走进神经内科重病监护室,走上工作岗位,看到一个个危重病人,便立刻精神百倍,忘记内心的痛苦,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她的一位同事如是说。
“我只是尽了一个护士应尽的职责”
每个病人的身后都是一个鲜活的家庭,如果病人转危为安,痊愈出院,那会多么令人欣慰。
30多年了,张淑芳不记得曾经抢救过多少危重病人,护理过多少瘫痪病人,知道每一个病人都需要细心观察,耐心护理。“通过病人的细微变化洞察病情,一个小小动作能够反映大的病情变化。”
有一件事,她至今仍记忆犹新。几年前的一天下午,一位70多岁的老人患重症肌无力住进神经内科监护室,年龄大病情重,交流困难。凌晨四点时,她看到患者呼吸费力,就尽可能地陪在他的床边,监测生命体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看到患者额头上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她觉得病人病情加重,有休克的危险。测血压90/60mmHg,血氧饱和度80%,立即通知医生,先建立液路,后遵医嘱给病人用药,医护配合,迅速投入到抢救中,又请了麻醉科、呼吸科医生会诊,会诊后说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以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病情趋于稳定,后来经过细心照顾,病人慢慢好转,病情减轻痊愈出院。
后来,患者的儿女给送来了锦旗,几个同事也说,是她的及时发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否则会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其实,我只是尽了一个护士应尽的职责,却得到大家如此高的评价。”
“护士姐姐,是你的耐心和爱心让我有了生的勇气”
长期在监护室工作,张淑芳深知病人虽然不能活动,不能表达,但他们的听力正常,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他们都能够感知到。作为一名护士,在病人面前需要谨言慎行,每个动作,每句话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为此,她努力做到轻言轻语,动作柔和,说话和颜悦色,不急不躁,善待每一位病人。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为病人传递出战胜疾病的信心。
无陪护病房改变了过去一人住院,全家动员的局面,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护理人员的默默付出。医院监护室的工作,不仅要求护士有全面的护理能力,还要兼顾病人的吃喝拉撒,心理变化。
一次,一位35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男性患者住进病房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说病情重,病程长,护理任务繁重,稍有疏忽,生命就可能从手指缝里溜走了。张淑芳一边严密观察病情,耐心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一边细心观察他眼神里的情绪变化。得知他对病情心存恐惧时,便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在他的身后,还有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以及家人焦灼的心;鼓励他,克服内心的不安,配合治疗,最终让他安心接受治疗。
“他看到我每天为他端屎端尿,甚至抠大便,像一位母亲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他,他从最初的难为情到逐渐接受,眼睛里透出无限感激。”张淑芳说,“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坚持,再坚持!终于有了成效,呼吸肌恢复,肢体肌力逐渐提高,自主呼吸恢复。”
当这位病人拔了气管插管能说话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是,“护士姐姐,是你的耐心和爱心鼓励了我,让我放弃了活不下去的念头,有了生的勇气。你的微笑就是一剂良药,给我心灵安慰。”
“视病人如亲人已成为习惯”
好的作风可以互相影响,也是可以传承的。在张淑芳心里,关爱病人,视病人如亲人已成为习惯。
前几年,有一位王姓病人,家里条件不好,家人舍不得住旅馆,每天就在走廊里过夜。看到此,她心有不忍,就帮他们买些饭菜,尽自己所能减轻他们的一些负担。
同班的年轻护士不解地问:“张老师,你还管他们吃饭呢?”
她说,咱们多买一点,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就会好一些,心情也会好点,对他们治病有好处。
当时,这位年轻的同事,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在心里却接受了这种做法,后来,她也在不断地帮助有困难的病人。
正是这样,张淑芳赢得了病人及其家属们的心。
曾有很多次,当她走进病房时,本来坐着的病人家属,一个个都会急忙站起来,像迎接亲人一样看着她说:“您上班啦?”他们的热情让人感动。
有一次,一位家属直接告诉张淑芳,他们大家都喜欢看到她上班,“你对我们的病人比家人还好,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看到家属们感激的目光,我的心里也像灌了蜜一样,我们用自己的微笑和行动抚慰他们受伤的心,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淑芳说,“他们的鼓励给了我无限的力量,我把荣誉当作鞭策自己的动力,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照顾好每一个病人。”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老护士,在科里也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年轻护士耐心细致工作,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科风,“急病人所急,为病人排忧解难”。他们在辛苦中收获欣慰与快乐,在琐碎中收获着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