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小石磨“磨”出幸福新生活

  • 李根保展示自己的石磨产品。 本报记者 姚凡 摄

  •   每天清晨,在湫水河畔总能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背着竹筐,在河道边寻寻觅觅。被河水冲刷过的石头,有的晶莹,有的圆润,也有的棱角分明,这些在李根保的眼中都是宝贝。因为,这是李根保脱贫致富的法宝。
      今年61岁的李根保是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人,虽然年过花甲,却人老心不老。2017年,李根保通过市场调研,依托村里打造美丽旅游乡村的机遇优势,决定利用自己做过几十年石匠的这门手艺,开启了小石磨的产业致富路。
      为做好小石磨产业,老李不怕吃苦。一年四季,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在湫水河上捡回一堆又一堆小石头,精雕细刻,精心研磨。
      “刚开始决定磨小石磨的时候,心里没有底,不知道市场能不能接受。我只能用心地钻研工艺,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产品。没想到第一年加工出数十具石磨系列产品一下子就被收购一空。人们对绿色环保、有观赏价值产品的喜爱,坚定了我制作小石磨的决心。”李根保说起当年创业的经历,一脸坚定。
      伴随着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温,李根保的小石磨系列产品名气也越来越大,远销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深受顾客喜爱。如今的小石磨已经成为村里开发传统产业,打造青塘粽子、青塘芦苇系列工艺品、青塘小石磨系列产品的“三大宝”之一。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居然能参加‘山西省第五届农博会’。在展会上,不仅带去的产品销售一空,而且还接了不少的订单,湫水河畔的小石头也着实地风光了一把。”李根保说,去年我加工大小不一的32具石磨系列产品,平均售价2100元,年销售收入达67200元。依靠磨小石磨,我家去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4月,李根保的小石磨系列产品又有了打入广阔市场的“身份证”,注册了“青塘石磨”绿色商标。更令人高兴的是,在临县前青塘民俗文化节上,李根保披红挂彩,荣获“脱贫致富文明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光荣户”称号。
      “我要把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小石磨‘磨’成大产业,引领带动村里和周边的贫困农民也做小石磨加工产业,靠小石磨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新生活!”说起小石磨加工,李根保信心满满。
      “青塘石匠李根保,心灵手巧人勤劳,河滩捡回小石头,精雕细琢变成宝。”这是2017年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在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贫困户李根保家调研时,听了他磨石磨致富的故事后,即兴做的一首打油诗。
      这首打油诗不仅激励了李根保,也鼓励了青塘村在脱贫致富路上奋斗着的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 姚凡 通讯员 刘生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29期

    • 第2019-05-28期

    • 第2019-05-27期

    • 第2019-05-26期

    • 第2019-05-25期

    • 第2019-05-24期

    • 第2019-05-23期

    • 第2019-05-22期

    • 第2019-05-21期

    • 第2019-05-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