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没有人才?答案是肯定的。山西能不能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许多人还在认真思考。
在我国,论人才吸引力,非广州和深圳莫属。2018年末,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别为1490.44万人和1302.66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40.6万人、49.83万人。据悉,2015年以来,广州、深圳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均超过40万。然而,二线城市西安也不逊色。近几年,西安人口快速增长,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同比增加38.7万人。近年来西安经济高速增长,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8000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创14年来新高。
在核心一二线城市中,西安可能是房价上涨最为持久的,且没有之一。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都曾在阶段性暴涨后面临回落,而西安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状态,自2016年开始,西安房价硬是连续上涨了38个月。
尽管自2017年1月1日起,西安实施了最极致政策“限购、限贷、限售、限价”,房价涨势依然未能“刹车”。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看,西安涨幅最大,同比上涨23.8%。而且,房地产市场上并非有价无市,成交方面,西安的开盘去化率领先全国二线楼市。
在所谓全部手段已使用的“四限”情况下,西安房价坚持“硬挺”,充分说明市场需求的旺盛,而需求旺盛背后也映射出西安近两年来“抢人大战”已经很快见效,“人口红利”已然显现。
“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根据机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
看过西安的亮眼,反观山西,数字并不好看。2018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1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9万人。运城市常住人口最多,共计535.96万人,同比增加2.36万人。临汾市、太原市排名第二和第三,常住人口分别为450.03万人、442.14万人。太原市常住人口增量最大,比上年增加4.17万人。也就是说,全省的新增人口不抵一个西安市。
山西缺不缺人才?非常缺。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农谷”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源产业创新、传统优势产业提质、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等等领域,都急需引进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水平的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人才团队。
因此,从2017年开始我省举全省之力着手实施一流的人才政策。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开展高层次人才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绩效工资制试点;取消机关事业单位控编进人卡和进人计划卡,全面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构建全新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然而,业界人士指出,对人才的界定这种“掐尖儿”式、只盯着“金字塔”最顶尖部分的举措,这有些不够全面,是否会造成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青年学者大量流失呢?
在动辄百万元的引才规模之下,人口争夺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新形式。从过去拼GDP、拼招商,到如今拼抢人才,这种变化的背后,体现出二线城市在产业转型、布局新经济新业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人才焦虑”。
这种“人才焦虑”在山西、在太原更为严重。以山西转型综改区为例,尽管“特区特办”出台了许多引才政策,却依然苦于人才缺乏和流失严重。
有专家指出,人才流失是山西转型发展中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各城市拿出“真金白银”,从租房、购房、生活等方面提供补贴,以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的情况下,山西特别是省会太原,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大的诚意,创造更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