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新政”同时出台,毫无疑问,这是我省保护和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政策再加码,它将直接影响全省文物保护能力的提升和文旅深度发展。
众所周知,文物作为历史的产物,不论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还是遗物,都已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本身包含或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只有实施保护,才能留住历史的根脉。
同时,这些文物只有活化,其本身所具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山西是文物大省,文物资源丰厚,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也出台了有关地方性法规及一系列政策,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丰富的文物资源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提出更高要求。文物自然损毁甚至灭失的危险进一步加大,文物遭破坏、盗掘的问题屡有发生,文物利用不足和利用不当并存。
加之,文物保护本身就是一项宠大的系统工程,仅政府一家之力难以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让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在落实政府责任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国际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
当然,山西要真正成为文旅强省,就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发挥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前提下,让文物发挥出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将其作为有利于全民族持续发展的事业来作,在引入社会力量时,必须严肃程度、严格把好诚信关,不能为了引入而引入,与此同时,也要很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严惩破坏者,在社会上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的氛围。
当然,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力量,都需要拧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才能做好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这道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不忘本、记住历史,传承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又能共享成果,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