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华风晋韵

既而曰

  

编者按:
  因为偶得了古人的一本习作,张雪平先生在认定其文章诗赋的价值后,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加以注释。仰慕前人文采,品味古学遗风,从今天开始,本报《华风晋韵》开辟专栏“星幕微光”,连载张雪平先生批注的古人习作,以飨读者。
  隐士复有所言,若无异有心之叹焉。夫既以有心论夫子,即可谓知夫子者也。既而有言,果无异有心之叹也乎?今使人于出言之际,悉合乎理之所当然,即不必更有所言。已见赏识之有真矣。乃若言之于前,局外偏参局中之想,而言之于后,若乎仍有若止之心,是岂意不尽言乎?何一再思之,其前后意□殊也。如荷蒉于夫子。不既曰有心也哉!
  使彼亦为有心也者。则片言相赠,已为知音之侣矣。虽复理前说,何至有高山流水之情?使彼非有心也者,虽淡言微中,已见气象不侔
矣,则退有后言,岂同悲天悯人之志?
  此所以既而有言也。吾用是以思其言,人情于所急欲慰籍之端,当初念而无可慰也。忽转一念,则又窃窃然其自疑。疑夫希声
入耳,彼时竞发违心之论,何失言反不自觉也?故感触之情,忽作简夷之态。人情于久欲待偿之愿,当此时而莫之偿也。忽转一时,则又隐隐然其自信。信夫逸响移情,始念竟为相得之欢。何失人反不自知也?故慇懃之慨,变为不平之鸣。
  孤高本于性成,自有一往莫遏
之势。况乎徘徊既久,知夫前言之顿失乎?推其心益增中怀之憾,宣诸口如闻太息之声。既而有是言也。吾将于蒹葭白露之中,求其随声附和者耳。傲慢设于身心,原有沉沦不返之状。况其迟回既久,知夫前人之不类乎?聆其声非同赓歌之志;推其意恍傅啸傲之情。既而有是言也。吾固于绝俗离群之类,思其声气应求者耳。
  迨观其言,若欲以避世
易救世之心也。岂非无意于天下者乎?宜夫子以果讥之也。
  【题解】
  “既而曰”,语出《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qì)。”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朱熹集注:“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后用为隐士之典。
  这段话是说,孔子在卫国游历。一天正敲击着磬,有一个挑着筐子的汉子,恰在门前走过,便说道:“这个击磬是有深意的呀!”(它好象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自己,这就罢休好了。水深,索性穿着衣裳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道:“好坚决!没有办法说服他了。”
  【注释】
  
□:原文缺失。
  ②侔(móu):相等,齐;侔色揣称(写文章、摹绘物色,恰到好处)。
  
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意思是说,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简夷:犹平易。
  ⑤逸响:奔放的音乐。
  
莫遏:不可阻挡。
  ⑦中怀:意思是内心。汉苏武《别诗》:“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⑧太息:叹息、叹气。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短叹。
  ⑨赓歌:酬唱和诗。唐张九龄《奉和圣判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尊祖颂先烈,赓歌安用攀。”
  ⑩啸傲:指逍遥自在,不受礼俗约束。啸傲林泉(多指隐士生活)。
  
绝俗:超出世俗,弃绝尘俗。
  
避世:避开喧嚣的俗世,远离人群的喧闹,隐居清静悠然的居所,不过问世事。
  
救世:语出《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拯济世人,匡救时弊。《左传昭公六年》:“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作者:佚名 整理、注释:张雪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30期

  • 第2019-07-29期

  • 第2019-07-28期

  • 第2019-07-27期

  • 第2019-07-26期

  • 第2019-07-25期

  • 第2019-07-24期

  • 第2019-07-23期

  • 第2019-07-22期

  • 第2019-07-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