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夜经济“点燃”发展“新引擎”

  •   每个火爆的摊位前都有很多人在排队。

  •   夜幕下的食品街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   最近,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推出举措,提出要建立夜间经济示范街、地标型夜市。总体看,我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夜生活古已有之,但“夜间经济”一词历史并不长。中国人历来就有把生活艺术化、审美化的传统,衣食住行都能造就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独特文化。在今天的都市夜间生活中,也应该挖掘这种艺术审美的文化基因。比如,在月满之夜,人们有没有闲情逸致去泛舟江湖?风雪之夜,有没有雅兴去踏雪寻梅?万家灯火的都市夜幕下,人们是否在追寻一种诗意的、审美的生活方式?归根到底,人们向往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心灵和生活态度,才是夜生活健康发展的源头活水。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者发现,全国夜间经济消费东西差异明显,北京与东南沿海最活跃。这对于忙着引才的各地,或许也构成启示:既然年轻人喜欢夜经济,那么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培育更适合年轻人居住的休闲环境,也能成为一种“软实力”,点燃发展“新引擎”。
      发展夜经济,还要处理好公共资源配置和消费者实惠间的关系。与夜经济相配套的公共资源配置问题很多,比如地铁站周边的商业物业的营业时间问题,比如写字楼周边的公共交通运营时间问题,甚至是消费者在凌晨逛完一家24小时书店后,提着几本厚书是否好打到车,深夜在酒吧看球能否收到清晰、稳定的电视信号这类细节问题。相关问题的配套如果跟不上,消费者享受到夜经济实惠的程度也会大打折扣。
      繁荣夜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仅靠商家延长营业时间是不够的,这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需要各个层面的联动互动,如此,才能推动夜经济的发展,使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8-06期

    • 第2019-08-05期

    • 第2019-08-04期

    • 第2019-08-03期

    • 第2019-08-02期

    • 第2019-08-01期

    • 第2019-07-31期

    • 第2019-07-30期

    • 第2019-07-29期

    • 第2019-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